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兆慧 《创业家》2013,(5):53-55
当下,文化、传媒公司的全称很可能是文化、传媒地产公司。它们与各路资本结盟,以"文化产业"之名低价拿地,地方政府有利又有耀眼的政绩,皆大欢喜。地方政府一向喜欢地产商,在地产业遭到严厉控制的时候,更喜欢"有文化"的。三年前,当承德京城矿业集团辗转找到梅洪时,他正考虑在广东佛山或安徽黄山等地做实景演出产业。  相似文献   

2.
国家"一带一路"顶层战略设计不仅仅是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同时也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且"一带一路"还将中国的传统美食与传统烹饪技艺在丝绸之路上发扬光大,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从"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性、中国传统烹饪技艺的文化性出发,在文化传播视野下探寻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旨在促进中国传统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2015,(47)
当代中国经济腾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根"与"魂"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是这个问题解决与否关乎到一些更为迫切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坚守什么?本文主要从文化哲学角度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与"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根"与"魂"在现代化进程中之作用提出反思。进而希求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和商品经济冲击,各地"去地方化"现象普遍,地方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地方现象"日益被同化甚至消逝,地方文化丧失"话语权",患上"失语症"。旅游活化成为地方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以肇庆市地方文化资源类型为基础,阐述地方文化资源的情感表述、经济获取、艺术展现、文化提升、社会价值和生态环保功能等价值作用,并从文化资源改造修复与虚拟还原、旅游线路精致设计、文化创意产业互动融合、服务意识的塑造和提升等方面探讨文化资源复兴与活化利用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业》2015,(11):71-72
报刊亭是思想文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国家重要的舆论阵地以及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但是,我国传统报刊亭产业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与规划,地方各自为政、产权不清晰、规划混乱、管理跟不上等问题相当严重。近年来,受网络阅读冲击,传统报刊亭盈利空间大幅收窄,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商》2015,(46):64-65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文明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智力支撑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是在世界各国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竞争中的地位作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措施,找出传统文化对构建"文明河南"的实现路径,从而在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危机、认知弱化的当下,提出恢复文化自觉与自信,立法体制并行,创新传承方式,从思想、体制、服务等层面探索出一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打造"文明河南"的崭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剪纸、木雕、刺绣、竹刻、泥塑等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在社会转型与高速发展中消失殆尽。传统工艺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然而却面临着没落衰亡、无人问津的困境。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如何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传统工艺品再次吸引大众的眼球并得以传承、发扬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依托创新营销的策略推进传统工艺品新发展,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主阵地之一,必然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商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优秀中国商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创业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驱动力,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以"中国商业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为例,从该课程开设目的、内容、设计理念等出发,具体探讨教练式团队学习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和所取得的成效,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应用教练式团队学习教学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蔡婉云  芦扬 《品牌》2011,(2):151
百花齐放、打破传统突破格局的全新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荟萃全球传统文化继承的交错时代。字体设计同样没有幸免,也在这个潮流中,被"创意"推动前行。文字在全球一体化的金融时代潮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色彩、图形共同作为主题要素进行信息传达与艺术表现。随着印刷术、电脑等高科技工具的广泛使用,拓宽了字体设计表现的创意手段、方法和形式,突破很多人为的设计局限,使字体的表现性有了巨大的空间,字体的功能、形式和审美也在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操作手段,字体传达色彩、符号、信号的要素更加彰显魅力,创意字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应用在文字信息的传播中,成为各种设计中引领读者视线和信息承载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网速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网页的品质要求也不断的提高,网页设计发展的重点不再只是技术方面,它已经进入了艺术设计领域,追求人性化的操作、舒适的视觉效果、人文的网页文化内涵。"本土化"设计是提高网页文化内涵的设计方法之一,中国传统"和"的思想是中国本土思想的核心所在,网页中对"和"的思想的引入能很好的提升网页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老字号"传统品牌正面临着当前市场和未来市场的抉择与挑战:80后、90后"新消费人群"以及未来消费人群正在离"老字号"传统品牌而远去。"老字号"传统品牌如何应对抉择与挑战,实现传统品牌的传承与救赎?文章指出,"老字号"传统品牌必须主动研究市场,清醒认识市场,营销未来。实施文化营销、科技营销、时尚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以及传统文化与国际元素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近些年学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文化本身有着"两重性",传统文化的"两重性"特征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处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时,我们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认真梳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部分,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0)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结晶,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果。毛泽东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行业受到重创,文旅行业首当其冲。分析了疫情背景下旅游业的窘境,进而提出发展主题文化旅游的现实意义。以常州"苏东坡"主题旅游为例,进行地方旅游行业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应对疫情冲击策略研究。开展苏东坡与常州的渊源调研与挖掘,常州"苏东坡"旅游线路调研、开发以及相关文创产品的研发。苏东坡也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官人"的正面形象代表,对其主题旅游的创意开发和创新建设,必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等领域成为当今重要的阵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关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置于"传播的仪式观"框架下,期望从人文视角出发理解与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与出路,并且在传播的仪式观框架下提出传"理"寄"情"的对策,通过从客观视角出发的"理"与从自然情感出发的"情"的融合,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是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向前的重要力量,道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道德与文化传统的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师古用今,如何用道家的思想精华,指导企业家的工作、生活、启迪他们的人生,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技术方面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因而研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国企业管理者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更是对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针对中国传统"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展开分析和探究,着重阐述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公私之辨"是中华传统文化关注的核心命题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家学派从不同方面涉及了这一命题,并且论证了"立公去私"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从而在整体上塑造了中华文化以"大公无私"为价值追求的文化品格。中国古代诉讼中关于"义"、"利"问题的道德宣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立公去私"对司法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的"和风洋体",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体现。本文将以室内设计中的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在分析战后西方设计思想对日本设计影响的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维护和继承。最后通过寻找本土设计与外来设计的恰当结合点,为今后我们设计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三五"规划中第六十七章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中央再次以政策的高度明确提出保护"非遗"的决心。"非遗"文化属于公共文化,我国公共文化隶属于是国家的教育部门、文化机构等机构,这就决定了"非遗"的发展和保护必须依靠政府机构作为其保护的主体,而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于"非遗"保护起到职能和作用则是文章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