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方商标被束之高阁,外方无偿占有中方知识产权、转让技术时外方“打闷包”,这些发生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的现象,给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带来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拥有国际一流的品牌越多,就拥有越多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资本。但在企业的合资中,我国企业名牌流失、毁坏较为严重,令人堪忧。文章认为,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应重视原有的无形资产,尤其是要加强对名牌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 合资企业内部控制的主动权,往往并不取决于股权的多少,相比之下,管理、技术、市场等优势显得更为重要,外方常常利用中方对董事制度尚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应有的认识以及董事制度的不完善,通过选派精明强干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董事,影响董事会的决策,甚至直接操纵董事会的工作。而中方选派的管理人员,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他们无暇顾及合资企业的 相似文献
7.
完善贷款担保防范贷款风险●宋建中贷款担保作为防止金融风险,避免信贷资金损失的一个重要手段,已在金融领域普遍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近来,我们在稽核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企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在贷款担保和处理担保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信贷资金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住房贷款担保的主要模式 1.住房置业公司担保。住房置业公司担保是指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找置业担保公司为自己提供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如借款人在还款期内不能如约偿还贷款时,由置业担保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住房置业公司的主要功能有:首先,有助于解决房屋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其次,可以将开发商从阶段性担保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第三,大大减化了个人住房贷款的手续,方便了借款人,并可有效降低借款人的借款成本;第四,解决银行的风险分担问题,便于银行资产迅速介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住房金融的发展。住房… 相似文献
9.
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瓶颈”是贷款担保问题。在消费贷款所特定的消费领域内 ,消费的需求总的说还是比较旺盛的 ,这一点通过市场调查已经充分地反映出来。但如果按银行制定的担保条件 ,往往绝大多数人达不到贷款的要求 ,使其不能享受消费贷款。文章指出尽管消费信贷的种类是按市场要求进行的市场定位 ,但实际操作性不强 ,必须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正> 抵押贷款效果和问题目前我国银行贷款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1%。以此估计,只要不良贷款回收比例低于40%,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就不良贷款的 相似文献
11.
抵押、担保贷款现状浅析●胡小钰《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商业银行信贷运作,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现行抵押、担保贷款状况看,由于我国的行... 相似文献
12.
13.
14.
扶贫贷款是由国内有关金融机构承担的一项政策性贷款业务,它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担保是政府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实体特定目的的借款提供的综合担保,是政府为解决信贷市场失灵而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本文主要是探讨在广东省能否通过对扶贫贷款给予财政担保来促进广东省内扶贫贷款的发放,拉动广东省落后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并评估其风险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民贷款难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抵押担保问题是影响农民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通过建立政策性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成立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以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金融联结中介以及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四种模式来构建农村担保体系可以有效化解农民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对农村贷款担保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一个难题。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解决之道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和发展农村中小企业,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如何使资金迅速有效地流向那些急需扶持的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手中,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
抵押担保贷款的操作尚待完善中国银行阳泉支行赵永亮债权转化为产权的具体实现途径和方式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将银行债权直接转变成产权显然不宜,许多地方采取通过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来实现这种转化,应及时研究、总结实践中的问题和...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上市公司担保贷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上市公司担保贷款的特点上市公司担保的特点是 2 0 0 0年 7月《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以前 ,上市公司的担保主要是为大股东及关联企业提供担保。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通过股份制改制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 ,与控股股东之间有着天然的“母子”关系 ,为解决母公司、股东或其控股子公司及附属企业的债务融资问题 ,以上市公司的名义为其贷款提供担保似乎就显得顺理成章。同时由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制度缺陷 ,不少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担保贷款作二次“圈钱” ,有的上市公司长期为其控股股东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