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性日益明显,宏观经济景气波动通过农产品产出、农产品需求和政府宏观调控等三种途径影响农产品价格,经济波动与农产品价格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农产品产出传导路径上,经济波动刺激了农产品产出,影响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农产品需求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的加强,刺激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政府宏观调控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使得国家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的超发刺激了经济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周建  汪伟 《财经研究》2006,32(2):78-89
文章根据1978~2004年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等方法对公共资本、私人资本与产出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实际产出增长率、公共资本增长率和私人资本增长率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具有影响关系上的近似对称性;改革开放以来,三者具有类似的波动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方向;为了增强公共投资率的产出效应,应该适度改善目前的投资结构,积极诱导和鼓励私人部门在具有产出生长点的项目上进行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在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的同时,应加强供给管理并提高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两部门增长模型,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了我国税收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公共资本拥挤性、资本利用效率和外部性对税收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资本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基于福利最大化视角,应对劳动进行补贴,对资本减税;公共资本拥挤性强化了资本所得税的减税效应,但不利于福利水平改善,对劳动所得税减税效应影响不大;公共部门资本生产效率和公共资本外部性对减税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减缓,我国经济波动也呈现出稳定性趋势.文章通过建立具有货币政策干预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对我国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成分分解,并将实际产出波动的来源归结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货币冲击的作用.通过这些经济冲击方差序列的度量,又对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冲击方差序列的回归检验,发现我国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强度的逐渐平稳是经济周期波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供给冲击对实际产出波动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仍然需要坚持需求管理的政策导向,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需求管理主要调节经济主体的购买力,使经济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属短期调节手段;供给管理主要调节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供给结构,改变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可用于短期或长期调节。当前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既有周期性特征,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带来的趋势性问题,凯恩斯的短期刺激政策很难奏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认识上的理论升华,也是当前经济形势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需要在劳动力、资本、创新和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相似文献   

6.
一、股权配给作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机理 股权配给作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机理可描述为:融资企业股权配给-宏观经济波动-融资企业自有资本变动-融资企业的边际破产成本变动-融资企业债权融资的数量变动-融资企业资本数量变动-融资企业劳动投入量变动-劳动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变动-融资企业产出水平变动-宏观经济波动-融资企业股权配给的强弱程度变化…… .  相似文献   

7.
地方税收效率及公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经济及税收制度下,增值税和行为税收入比重提升会提高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比重的增加在提高资本要素产出效率的同时,却会降低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比重提高有助于提升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而后者同时会降低资本产出效率;资源税类收入比重提高将会降低资本要素产出效率;流转税、所得税、行为税和财产税占税收收入比重的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的总体产出的减少;我国地方税收收入具有显著的公平效应,其中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公平效应相对更强,资源税及增值税也具有明显的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报酬持续下降,Kaldor增长模型给出该问题的一个研究思路.通过对Kaldor增长模型进行扩展,构造包括资本、劳动和政府的三部门模型,可以描述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迁,及政府的税收政策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作用.根据扩展的Kaldor模型,在投资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劳动所得税税率,增加资本所得税的税率和降低生产税的税率将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份额波动与生产率波动、产出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中国劳动份额具有逆周期波动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生产率冲击与要素收入份额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中国劳动份额波动在经济周期中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份额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较强的持续性以及逆周期性;本文的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经济波动特征,在产出和消费波动上的Kydland-Prescott比率分别高达93%和91%,分别解释了投资、资本存量与劳动投入68%、58%和34%的波动,并较好地预测了消费、投资、资本存量的顺周期特征;面对劳动份额冲击,产出、投资、资本存量、生产率均会产生负向效应,消费表现出先提升后下降的动态效应,劳动投入则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不确定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大部分,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贡献最大;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均具有长期性,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以负向冲击为主,而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的冲击与此相反。此外,消费习惯形成仅在短期内可以弱化外生变量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利用一个施加长期约束的SVAR框架,考察了供给、需求与货币冲击对我国产出、通货膨胀影响的经验事实。结果显示,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均存在较大影响力,供给冲击偏重于影响产出,货币冲击则偏重于通货膨胀。随后,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引入技术、偏好等七种典型的外生随机冲击,详细刻画随机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其脉冲模拟结果与SVAR经验事实基本一致。DSGE方差分解进一步显示,在多数年份,供给需求冲击与财政政策冲击能够解释大部分产出波动,供需、财政货币政策等随机冲击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解释比例较为均衡。近期,受经济转型以及政策转向的影响,以消费、投资为代表的需求冲击构成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人们对需求管理的认识日益成熟,并把它当作国家政策的重点;而对供给管理却比较忽略。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供给管理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供给管理应成为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有两种方式即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需求管理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手段,调节需求总量,以达到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经济运行目标。供给管理是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劳动政策、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3.
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的实际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过去的宏观经济实践显示出政府对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的强烈偏好,在涉及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本的生产性支出方面更是着意倾斜。本文将政府生产性支出纳入生产函数,构建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利用贝叶斯估计得到的公共资本产出份额大约为10%,同时表明政府支出确实会造成生产的外部性;(2)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是产出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该冲击能解释约23%的总产出波动;(3)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造成了短期"挤出"效应,长期"挤入"效应,另外该冲击有利于促进经济体系资本持续性积累。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Engle-Granger两步法和误差修正模型(ECM)验证了货币供给量、年末贷款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波动关系,并证明其长期的作用更为明显。这对分析和了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7,(5):103-116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及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住房市场杠杆率上升,会放大住房部门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当扰动来自于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变动时,住房市场波动呈逆周期变化,需求管理可稳定产出,但会助长房价或挤出私人投资;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可有效稳定产出,缓解住房市场波动;宏观审慎管理能有效平抑房价,但会加大产出波动。在难以精准识别减税降费力度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减税降费等结构性措施构成的次优政策组合可以较好地兼顾稳增长、控房价和调结构,并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RBC模型框架下引入垄断竞争,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和考察市场化进程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资本市场的波动特征,更好地解释各变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协动关系;能够合理地解释中国居民消费波动大于产出波动的特征事实,说明该模型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比传统的RBC模型更好。另外,还发现市场化进程冲击是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冲击来源,可以解释约23%的产出波动,53%的消费波动,33%的就业与投资波动,40%的资本存量与劳动生产率波动,说明其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包含灾难风险因素的RBC模型,通过区分TFP(全要素生产率)灾难、资本灾难与双重灾难三种灾难形式,分析灾难风险因素对我国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量化灾难事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对灾后经济复苏的作用。研究发现:(1)含灾难RBC模型能够有效改善无灾难RBC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且双重灾难模型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要明显优于TFP灾难和资本灾难模型;(2)灾难事件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远大于美国,且对各经济变量的相对破坏程度也与美国相异;(3)适度的政府补贴能够有效削弱宏观经济受灾难冲击的程度,但在缩短灾后宏观经济复苏时间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本文还通过引入偏好冲击与资本调整成本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具有高度波动性,由于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其剧烈波动有可能给整个金融市场甚至国家的宏观经济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模式存在重监管、轻调控的现状,逆周期市场整体风险调节手段仍较缺乏。虽然证券市场存在高度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危机的出现和管控存在循环的规律性。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背景下,应当从法治化角度,明确证券市场宏观调控的责任主体,更多运用逆周期资本缓冲等直接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财政收支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周期性特征,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对产出、通胀、私人消费和投资等宏观变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测算不同类型财政政策的影响机制和政策效果,本文建模构建一个包含企业家和工人家庭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政府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消费税和所得税减税以及转移支付五种类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分别计算了五种财政政策乘数。本文的结论显示,各类型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均起到较好的总需求刺激效果,但在长期,政府投资性支出和所得税减税的政策效果更为突出;政府消费性支出、消费税减税、转移支付政策虽然短期刺激作用更为明显,但由于存在挤出效应以及削弱投资和资本积累,在长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政策有效持续期也较投资性支出和所得税减税更短。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的内涵本质是经济再平衡。经济"新常态"下,因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上升和消费偏好由实物向服务转变等原因,我国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短期内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将结构调整摆在更突出位置,紧紧抓住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关系弱化的契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经济再平衡。"新常态"下,宏观调控要加强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统一、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政策微刺激实现精细化管理,探索"旧常态"下宏观调控弊端的体制原因,推动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