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伍振军  崔传义 《技术经济》2010,29(6):107-113
本文基于对2007年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回流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工作的3026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明瑟尔收入模型,估计出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与返乡发展两种情况下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证明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要低于其返乡之后的收益率;验证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人力资本从深度与广度上都被低估,而返乡之后,人力资本能够得到相应报偿,从而收入获得增长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现代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计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在农村流动劳动力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并分别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产业流向特征以及人口学特征来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特点。经过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优先外流,是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后劲乏力、农业产业化难以实现的深刻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歧视造成的;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收入,但人力资本对性别之间收入差异作用较小;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建立多项Logit就业选择模型,识别劳动力迁移对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的影响,并利用2008年9月之后返乡农民工样本考察劳动力迁移的潜在内生性及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发现:由于内生性的存在,导致劳动力迁移效应被高估约8.5个百分点.相比从未迁移的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迁移促使农民工返乡后更多地受雇于非农工作,而对自主创业的影响不大.在中国转型经济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后提高了非农产业技能,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返乡农民工具有更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将在中国独特的城市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与迁出地人力资本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理 《经济问题》2007,(9):15-18
考察了劳动力迁移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合迁移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把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特征和劳动力的异质性引入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研究了劳动力迁出地区人力资本的内生决定,并分析了劳动力迁移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地区间经济收敛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劳动密集型工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也将引起农村劳动力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二次转移”。从西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中有关工业发展的假定及疏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实际与西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偏差两方面看,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在理论上也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理论层面无论是将外流劳动力归入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单纯的劳动力流动都未熨平收入差距,反倒拉大了差距。这与国内现有研究以及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形成了典型的悖论。本文认为发达地区在劳动力流入后的技术扩张、欠发达地区在劳动力外流后的技术存量因子、外流劳动力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回的劳动报酬比等因素构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变量。实证研究也印证了劳动力流动拉大收入差距的理论推导,并发现库兹涅茨效应目前在我国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宏观政策,尤其偏向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加大对农村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公共福利均等化等多重渠道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9年1月120位及2009年8月102位从发达地区回流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创业就业的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程度及方向。结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与经济运行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而非负相关,并且证明了农民工外出务工前,培训与否比培训时间对其返乡创业行为影响更显著;而之后,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本区域溢出模型,考察了我国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公共投资决策的变化.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的区域流动使发达地区基于社会经济环境优势获得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溢出效应,并抑制其教育公共投资的激励,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欠发达地区教育投资的代际传递使社会经济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则是通过积极的公共政策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达到教育平等、投资合理和发展均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侧重选取福建省闽东南(较发达地区)、闽西北(欠发达地区)各具代表性的一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律,并且借鉴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为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进一步高效的转移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将两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此对目前争议颇多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和政策问题,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推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对于降低融资约束和创业成本,推动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并使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促进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概率提高0062个单位~021个单位,并使其农业就业概率降低0071个单位~022个单位。数字金融能够降低融资和创业成本,吸引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地区开展机会型创业,由此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收入提升;相比之下,数字金融对进城农民工创业及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低物质资本、低人力资本的返乡农民工开展机会型创业,并对高儿童抚养比的返乡农民工有更强的普惠性。本文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稳就业”、推动农村信息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业间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勇  潘启龙 《生产力研究》2012,(5):176-178,261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决定着产业的边际效率,在三次产业的劳动力间形成了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又影响着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同时,人力资本也影响着劳动力的流动性,人力资本含量越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就越强。人力资本的城乡结构及其不同的积累方式决定了增加农村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能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城市人力资本能促进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间接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分析我国现行城市化模式制约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渠道,建立区分农村居民、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三类居民的理论框架,证明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会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市规模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推动我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增长。在此基础上用CGE模型模拟了这些作用机制及影响,结果显示:每年多市民化1000万人口(700万农民工加上其抚养人口)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而且农民工市民化将促进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可以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经济结构,因此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是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盛斌  魏方 《当代财经》2012,(5):85-93
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的分析表明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以及FDI对他们各自的需求影响。同时,利用1998-2010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FDI在整体上有助于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此外,FDI通过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提高其工资性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FDI的流入会通过贸易效应有利于缩小依赖加工贸易发展的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另一方面,FDI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的非均衡性扩大了城乡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课题组于2010年年初在全国29个省市区对2009年居民收入抽样问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较高的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将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回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拥有党员或干部身份等政治资本,将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回报;城市垄断行业收入高于竞争性行业,就业单位所有制性质不同,对收入回报的影响较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家庭带来了较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本市场投资预期收益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世银  李晓渝 《财经研究》2005,31(9):124-133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投资中,人们对将来的情况很难准确地预测到,他们所知道的最多只不过是在未来各种各样的收益状况下所可能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未来经济活动特别是资本市场投资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的预期的作用和影响,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本市场投资预期收益模型与在确定性条件下的收益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只有减少人们对经济不确定性的预期,才能使资本市场投资需求旺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   总被引:87,自引:2,他引:85  
侯风云 《经济研究》2004,39(12):75-84
本项研究依据的数据资料是“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就业相关性研究”课题组在 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全国 1 5省市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模型估计了中国农村不同形式人力资本收益率。  相似文献   

19.
Cities, Workers, and Wage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Urban Wage Prem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rkers earn higher wages in cities vs. rural areas. This gap could arise because cities make workers more productive, or it could be the result of a non-random selection of workers into cities based on their ability and their endogenous history of career choices. To untangle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estimates a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 which embeds the choice of residing in a city or rural area within a model of career choices over time. After controlling for all the sources of selection and endogeneity, the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a given worker does earn more in the city for white-collar work, but not for blue-collar work. In addition, city work experience is found to be worth more than rural work experience in the rural area for white-collar work, but not for blue-collar work.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cities make white-collar workers more productive and suggest that workers may consider moving to the city not only in terms of locational choice, but also as a form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