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前人研究含沙量影响高含沙水流挟沙力的基础上, 借助悬浮功与浑水紊动能削弱的关系式, 考虑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 推导并建立了新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沙输移是流域土壤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一个很重要子过程,而水流挟沙力表征在一定条件下水流挟带泥沙能力的综合指标,也是径流分离土壤、输移泥沙控制参数之一.本文对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坡面和沟道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的建立件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阐述,比较分析了各公式的应用可能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1引言由于粘性泥沙不仅大量存在于淤泥质海岸、河口,对那里的河床演变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在内陆河流泥沙中也占相当的比重,因此,粘性泥沙水流挟沙力的研究,是泥沙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它可以为解决港口回淤、海岸河口演变及挖槽淤积、水库淤积等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河流泥沙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参数,粘性泥沙水流挟沙力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细颗粒泥沙水流挟沙力往往很大,一般河流中的冲泻质处于次饱和状态,给人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即粘性细颗粒泥沙没有水流挟沙力。但是,在考虑水库淤积,尤其是库容曲线的变化及水库…  相似文献   

4.
浮泥水域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泥发育水域水体的含沙量通常变幅较大,无法与水流流速建立良好关系.在分析浮泥水域含沙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常用挟沙力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浮泥重度为参数的挟沙力公式.该公式建立了浮泥水域水体含沙量与浮泥床面泥沙条件的关系,使泥沙数学模型中泥沙输运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泥沙数值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5.
近岸水流挟沙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比较挟沙力公式中两种常用水动力因子的基础上,从二维垂向悬沙扩散方程出发,推导了垂向平均含沙量的计算方法,提出适用于近岸海域的新挟沙力公式.公式形式简洁、物理意义清晰,并在两个海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两个常用的挟沙力公式相比计算精度更高,表明所提出的挟沙力公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坡面水流挟沙能力的计算是土壤侵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是判别坡面是否发生冲淤的依据。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坡面流挟沙力计算公式,并利用实验数据对各公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ow和Abrahams公式只有在不考虑降雨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预测坡面流挟沙力;Shih公式虽然考虑了降雨影响,但只适用于特定的水力条件;Guy公式将挟沙力分为坡面流贡献和降雨贡献两部分,用实验数据重新率定参数后,能更好地预测坡面流挟沙力。此外,临界Shields数作为泥沙颗粒启动的判别条件在降雨影响下不再适用于坡面流。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45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南汇东滩滩地地貌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汇东滩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带,受长江径流、来沙、波浪、潮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滩地地貌演变复杂。近百年来,南汇东滩北冲南淤,呈整体向东南伸展的演变趋势。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控制着南汇东滩滩坡和滩地走向,形成了岸、滩、槽平面发散的地貌形态。近年来,受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影响,南汇东滩上段冲刷,下段淤积,地貌形态总体变化不大。没冒沙是南汇东滩上的次生沙体,形成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形成以来虽经历复杂的演变过程,但多年来沙嘴(或沙脊)的位置和走向基本保持稳定。南汇东滩平缓且稳定的滩坡、丰富的泥沙供应和适当的潮流、波浪动力是没冒沙长期稳定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水流挟沙力经验公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干流实测悬移质的输沙资料,认为长江下游悬移质泥沙以0.05毫米作为划分床沙质的分界粒径较为合理。在建立挟沙力经验公式时,以断面冲淤速率较小即|ΔA/ΔT|≤20米~2/日作为相对平衡条件,选取的资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分组挟沙力计算,发现以粒径0.05毫米为界,粗细两部分泥沙的指数m_i遵循着不同的规律。资料表明D≥0.05毫米部分具有较好的挟沙力经验关系,以此作为划分床沙质的分界粒径与输沙资料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相应得出了长江下游床沙质挟沙力经验公式和在平衡条件下全沙的经验公式。本文提供的经验公式可初步作为长江下游分汊河道河床变形一维计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充分考虑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更适合于河口区域的水流挟沙力公式,并以长江口近口段为例,讨论了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差异对水流挟沙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近口段涨潮和落潮相同流速时洪季的悬沙浓度大与枯季;建立的考虑径流和潮流因素的水流挟沙力公式与传统公式相比,精度上有较大提高,该公式将不同季节和潮型下的水流挟沙力统一起来,有效反应了年内潮汐河口近口段的水流挟沙能力.对于水流挟沙能力的研究则表明:径流不变时,潮流增加,近口段涨潮和落潮水流挟沙能力增强;径流增加时,徐六泾以上河段潮差减小,涨潮水流挟沙能力减弱,而徐六泾及以下河段潮差表现为增加,这表明涨潮和落潮水流挟沙能力取决于径流和潮流的对比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铁  刘建军 《人民长江》1998,29(11):29-31
针对金沙江中下游河道水流泥沙特性,通过水槽浑水试验,利用冲淤平衡原则及相应的分析方法,确定水流挟能力采用张瑞瑾公式,而后确定水流挟沙力表达式中的系数K与指数m的值。  相似文献   

12.
水流挟沙力双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沙玉清教授挟沙力为双值关系的论点,在分析研究实验室及野外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沙玉清的挟动比速公式含沙量影响的校正,得出了临界淤积、临界冲嵋两个挟沙力公式,公式既能用于一般挟沙水流的冲淤问题,又能用于高含沙水流的冲淤问题,尤其是较好地描述了黄河下游清水冲刷呈现的难点,物理概念明确,物理图形清晰,经黄河实测资料验证,公式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林伟波  尚进  孔得雨 《人民黄河》2015,(1):15-17,22
利用废黄河口夏季和冬季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多个典型的悬移质挟沙力公式进行应用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法、标准化最小距离法、集中系数法、偏离系数法4种检验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废黄河口水域的水流挟沙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各种检验方法,因为侧重点不同,所得到的检验结果会产生矛盾,所以建议采取多种检验方法对挟沙力公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水流挟沙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河河口区不同形式的水流挟沙力公式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并采用因次分析法对河口区清10以下104组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含有泥沙组成因子d25/d75的挟沙能力公式.结果表明,该公式可以较好地计算黄河口的挟沙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计算程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BP网络的初始参数。BP网络方法和BP-GA算法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挟沙力影响因素可由水流流速、比降和颗粒沉速确定;BP-GA算法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纯的BP网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平衡输沙和不平衡输沙情况下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平衡输沙时非均匀沙分组挟沙力公式及可能挟沙力经验曲线,定性分析了非均匀沙可能挟沙力与均匀沙挟沙力之间的差异,并且探讨了来沙条件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提出了非平衡输沙时瞬时挟沙力和有效挟沙力概念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是考虑了超饱和输沙特点的泥沙沉降计算方法.沉沙池内水流挟沙力是一定水力和床沙组成条件下水流挟带床沙质的能力.从已建沉沙池沉降标准、池内设计水流水力以及床沙组成条件来看,沉沙池运行前期、中期水流挟沙力一般都很小.用一度流趋饱和输沙法计算沉沙池沉降率时可不考虑水流换沙力的影响.均匀流条件下,用不考虑挟沙力和考虑挟沙力的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分别计算沉沙池的沉降率,二者相对误差取决于挟沙力与进口含沙量之比,该比值小于0.2时,相对误差小于20%.沉沙池内挟沙力与进口含沙量之比小于0.2时,用一度流趋饱和输沙法计算沉沙池的沉降率,可不考虑水流挟沙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颗粒在水中跃移运动的理论分析及水槽试验资料,推移质颗粒的跃移高度,步长及速度与颗粒比重均非定比关系.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加及颗粒比重的减小,颗粒比重变化对推移质运动参数及推移质和全沙挟沙力的影响愈来愈小.这一问题的认识对利用轻质砂进行动床模型试验时的相似律问题以及输送不同比重矿物的管道两相流输沙率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河道不同时段水流挟沙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炎良 《人民长江》2006,37(12):37-38
长江下游河道上起安徽省池州市梅埂(大通),下迄江苏省江阴市鹅鼻咀,属于分汊型河道,干流长约694 km.张瑞瑾水流挟沙力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但式中的参数k、m确定比较困难.根据大通水文站多年来实测水文泥沙资料,推导出了长江下游河道在汛、枯期张瑞瑾水流挟沙力不同的表达式.同时,通过分析认为划分长江下游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的分界粒径以泥沙粒径级配曲线下脚拐点为宜.  相似文献   

20.
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验证与评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