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国外学者在政府债务、政府资产估算及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有些国家已经定期编制并发布了较为完善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国内关于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形成了三种版本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和关于政府债务持续性的两种不同观点,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研究存在以下缺陷:忽略了对政府资产负债等基本概念的界定,没有确立统一的政府资产负债核算原则和方法,缺乏运用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宏观经济的系统框架。因此,应从建立鉴别政府资产的标准、探索量化政府隐性债务的方法、确立核算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原则、构建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应用指标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
度量、评估与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度量和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虽在可控范围内,但新增债务比率已超过预警线,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潜在债务风险。本文从分权体制和道德风险两个层面剖析了引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梳理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逻辑体系,从制度基础、事前审核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事后反思改进等方面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说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需要合理控制,应抑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增长,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重要风险点之一,国外金融机构也十分关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一方面应抑制其持续增长和累积,另一方面要疏通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这对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也有着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6月,据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6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4万亿,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度近18万亿元.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有史以来最大,虽然仍属可控范围,但已经成为短期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发挥地方政府性债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避其债务风险,需要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绩效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正确客观地评价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绩效,构建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防范和改进措施,成为了学者和政府决策人员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孟激等(2011)从"3E"理论出发,以SSM系统分析为基础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逐步逐层分析被评价对象的内部功能、发展战略、外部环境与评价目的,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相对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提出化解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政策建议。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不完善的财政金融体制和地方官员激励扭曲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还款期的到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日益显现.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借鉴国外的经验,对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表明贸易是影响国内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SS定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结果相差甚远,形成了技术和贸易之争。以Learner和Wood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贸易是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而以Krugman为代表韵学者则认为技术才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SS定理与现实的偏差以及贸易与技术之争引起了经济学家对贸易影响收入分配机制的理论探讨,他们分别从贸易与商品价格变化、技术变化、个体行为差异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贸易与技术之争以及贸易影响收入分配机制的国外研究做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政府或有负债理论是上世纪末才出现的一种财政债务理论。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由于分析的角度和方法不同,他们对政府或有负债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西方学者一般从"经济人"的角度,运用个体主义方法进行分析,而我国学者更侧重于运用集体主义方法,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该理论不同研究成果的述评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对待我国政府或有负债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希望能为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由亚当.斯密开启,布雷顿对它进行规范化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的角度进行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财政竞争的影响因素,比如非合作均衡、异质性劳动力、高端人才的国际性流动、福利支出等。也有学者发现分权改革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我国学者对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研究深受国外学者的影响,研究的视角也主要是从公共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的角度开展,并逐渐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政府财政竞争,促进了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Ghosh et al(2013)财政空间理论,利用2010—2019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省级政府债务可持续、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个别省份出现了财政疲劳现象,要把控好债务风险雷区,但各地区债务限额存在异质性,在不损害可持续性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政府负债率高于财政空间的临界点(或较低的财政空间)时开始阻碍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政府负债率实现更高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渠道是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储蓄和长期真实利率也是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长期名义利率未能成为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政策工具实际操作偏离最初设计将会降低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逆周期性调控目标,本文关注财政分权深化和政府债务增发的逆周期性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总体呈现顺周期特征。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放大了地方财政政策的顺周期性。地方政府债务增发使地方财政政策呈现逆周期特征。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及其收入面、支出面均呈现顺周期性,由“顺”转“逆”的债务平衡点分别为0137,0113,0209。当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债务规模都在债务平衡点之下。驱动地方政府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内在因素是官员晋升激励。晋升激励的程度越高,地方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力度就越大。但外部市场融资环境的波动削弱了地方政府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力度。本文的政策主张是,不宜过度财政分权,应该扩大地方债发行规模,促使地方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  相似文献   

13.
We investigate how foreign deb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ffect the growth and welfare of a stochastically growing small open economy. First, we find that foreign debt influences the growth of domestic wealth by lowering the cost of capital, while FDI affects the country's welfare by providing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permanent income. Second, a decline in domestic investment may improve domestic welfare as FDI replaces the gap. Even when the welfare deteriorates, its magnitude is mitigated, leaving more room for 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 Third, a fiscal policy aimed to stabilize domestic output fluctuations needs to be conducted not to crowd out the welfare benefit of FDI too much. Fourth, an economy with both types of foreign capital experiences wider welfare swings by external volatility shocks than the one with foreign debt alone, while the welfare effects from domestic volatility shocks are mitigate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fiscal shocks are much smaller with both types of foreign capital. Lastly, the first-best labor income tax covers the government absorption by the labor's share of total output, and the capital income tax covers the rest. Investment is penalized or subsidized depending on the social marginal cost-gain differential.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省以下地方财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某地级市2007-2011年财政收支的实证调查,发现长期存在的事权划分不清晰和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与此同时财力向上集中趋势越来越严重,税收返还不能发挥均衡地区间财力的作用,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过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较低,法定支出和上级要求配套资金的压力不断增加,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地方债务超过了地区可支配财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突出。为解决我国省以下地方财政问题,新的改革措施势在必行,如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衔接政府级次和分税制级次,建立规范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融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政府预算约束恒等式为工具,结合我国地方政府收支决算总表的具体特征,对地方债规模的估计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应该区分地方政府的决算总债务和决算净债务。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浙江、河南和新疆为例,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历年的地方债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浙江、河南和新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发展周期十分一致,都经历了1994-1998年的增速快速回落期、1998-2007年的平稳增长期、2007-2008年的增速快速上升期和2009年以后更高水平的平稳增长期四个发展阶段。进一步,本文对浙豫疆三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浙江、河南和新疆的地方政府债务均表现出一定的可持续性,但浙江在控制地方债的增长方面压力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assesses China's current fiscal system, including its basic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fiscal balance and public debt. This paper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borrowings that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and tries to measure the “overall public debt risk” by including all kinds of eligible debts. This paper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large expans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during the fiscal stimulatio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as devastating, the all‐inclusive total public debt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ratio remains under 50%, and as long as the local debt stops growing, the risk is quite manageable.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ing and reforming the Chinese fiscal system, particularly the reform of the fis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loc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世界63个经济体199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动态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老龄化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加速效应。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老龄化不仅能对政府债务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而且对于相对发达的经济体而言,老龄化对政府债务累积的影响更大。文章政策含义是,为了减缓加速效应,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税收结构、完善国有资本划转等方式保持政府收入稳健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养老支出刚性,使其增长幅度与经济增速和政府收入增速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具备其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逐步具备了自行发债的条件。中央决定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比如监督机制不完善、隐性债务规模巨大等。合理确定地方债的发债规模,科学编制地方债的使用计划以及完善地方债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机制,将有利于构建我国良好的地方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的背景及利弊,认为当前推行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防范化解金融体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置换方案在发行定价机制、综合改革效应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化空间。针对现行存量债务置换存在的不足,本文建议借鉴1998年以来我国两次发行特别国债推动国民经济债务重组的经验,通过发行特别债券和开展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实行第三次国民经济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