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一大批各种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种复合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和造就,主要是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的。本文以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职业教育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或区域的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更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众多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英东 《经济论坛》2002,(14):17-19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结构转换,包括城乡人口结构转换,产业结构及其布局转换,人们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转换。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源和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过程。同样数目的劳动资本,通过改变空间分布,将它们集中起来,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城市和市区的存在,是由于它的空间集中形式有利于生产消费活动。我国在建国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半个世纪中,全国城市由1947年的69个(其中台湾9个)上升至1998年的668…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现象,但这不是简单的人口迁移,而是一个再社会化过程。然而,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在给社会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对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文章通过对农民工与城市化的关系的回顾与研究,从而对其内涵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也分析了城市化的特点,并指出了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宕昌县为例,来分析其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农民工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蔡宇平  刘艳莉 《经济师》2001,(10):20-2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这一历史阶段。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一是城市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是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三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四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五是物质财富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人口及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农业产业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设施渐趋完善和城市功能日益强化,农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生活方式变换的客观过程,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几十年建设与改革的实践都表明,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能否很好地吸收农业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而推进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郊失土农民就业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逐步向城市聚集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农民市民化、就业非农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把周围城郊农村农民大量融入到城市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之中,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是,城市化同时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郊区农用土地被大量征用,城郊农民因城市化失去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条件。尽管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的扩张,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但由于郊区农民特殊的经济、地理和社会背景,许多失土农民未必能…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Urabanization)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逐步深入,城市化正以多元化的形式快速在地域空间内扩展。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整个城市化过程既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地域空间上的体现。①传统城市地域扩展主要是由于对外交通设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站到了高速城市化的新起点上。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与工业化相对的,工业化以城市化为依托,而城市化又以工业化为提高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面临21世纪的新形势,东、中、西部地区都应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积极探索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径,既要继续推进人口转移的城市化,又要推进结构转换的城市化。当前,我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城市化。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而且也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历程和动力机制的简要回顾,探讨了城市化的本质,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及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前提 ,而城市化的适度推进又能扩大有效需求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育 ,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并进 ,过度城市化与过低城市化都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潜力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很不平衡,出现了明显的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地区差别。西部落后的城市化水平反映了西部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的低下。因此,新疆城市化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持续、快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 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 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 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 正向以及U型影响. 从交互影响看, 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 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尽早以市民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在城乡关系中的作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雯  吴楚材 《经济地理》1995,15(3):25-29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协调城乡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使大量农业剩余动力滞留在农村和土地上,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差别扩大,城乡对立加剧。城市化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根本途径。加速城市化,首先必须转变几个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城市化发展观,不能因为就城市人口会蛔财政负担,农民进城会带来社会冲突等问题,就不搞城市化。其次,不论大,中,小城市都应在吸收农村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跨国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关关系,观察其中中国的特殊之处。本文也结合中国数据预测城市化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轨迹。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服从一个统计上显著的S型曲线规律,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的推进,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下的投资率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消费率明显偏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人均实际收入增长2.25个百分点。根据它们的动态关系,可以预计我国在2012年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  相似文献   

17.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目标宜因地制宜、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与经济、资源、环境、科技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制定本地城市化发展目标时应因地制宜,在评价城市化水平时应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镇化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各类统计调查资料,对山东省城镇化历程作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山东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三种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既是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过程,其对"生活用能需求"的影响相应地有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文章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控制变量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 D P交互作用的"生活用能需求"模型,并运用中国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对生活用能具有正效应,但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构效应为负.(2)人均GD P对"生活用能需求"的正向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步减弱,但收入效应始终为正.因此总体看,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需求",但这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仅从人口结构的变动看,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有利于节能.(3)城镇化进程中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生活用能需求"的不同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文章的研究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镇化节能的国家战略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