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劳 《致富天地》2009,(12):41-41
今年以来,云南省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3季度,全省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其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2万人。  相似文献   

2.
面对持续严重的干旱,转移就业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抗旱举措,也是农民增加收入、开阔眼界、增长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今年要确保新增培训劳动力不少于11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88万人,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新增200元以上。为保证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的落实,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不动摇、坚持目标不改变,  相似文献   

3.
马小娟 《商》2014,(2):206-206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进而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可近些年沿海区域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这种趋势的延续可能会阻碍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36)
平度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约148万,农村人口占到平度市总人口的68%,受平度市发展传统农业的历史影响,平度市农村人口数量长时间居高不下,而且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阻碍了平度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平度市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研究,为平度市制定合理的农村劳动力政策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 去年入秋以来,云南省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小春减产已成定局,大春作物难以下播,目前严峻的干旱形势还在不断地持续和蔓延,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着农业改革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关系到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据此,通过分析咸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找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在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转移出的劳动力以年轻男性居多。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以试图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大趋势,也是现阶段干百万农民家庭走上全面小康之路的一种现实选择。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费问题关系到合格劳动力的输送和劳动者自身的切实利益。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机制尚属初创,供、需、中介三方衔接也不太正常、规范,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收费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向非祆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本文通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对矛盾引出论题,总结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建设关系面临的困境.从而做出了统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7)
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非常明显,实际上这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但是转移的时间和速度并不会自然进行,而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通过农村教育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臣 《价格月刊》2006,(11):29-3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政府丞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目前大部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趋向城市转移。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转移西部农村劳动力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村经济繁荣,是西部2.85亿农业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西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但文化素质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劳动力转移可实现就业,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劳动力的素质密切相关。劳动力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收入、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稳定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敏 《价格月刊》2001,(9):38-38
一、英国 在16世纪,英国像一切传统社会一样,是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到商业革命开始的16世纪,75%的英国人仍在农业部门就业,经过数百年的经济发展,英国的农业部门中就业的人口只占总就业人口的9%左右.这一过程开始的诱因在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大发现导致了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因而对于毛纺织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从而羊毛价格迅速上涨.圈地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大批农民被剥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涌入城市,给当时的英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相似文献   

18.
陈太明 《北方经贸》2004,(12):114-115
文章回顾了西方劳动力转移理论 ,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利弊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即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应该以就地转移为主 ,辅之以向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浅析非农劳动力市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教据线性回归模型来计算非农劳动力市场三部门的就业弹性,进而分析三部门吸纳农村转移就业的能力,来说明三部门应该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农特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