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清华  张程 《新财经》2009,(10):40-40
1946年,我出生在湖南岳阳。1965年,在“文革”爆发前夕,我从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因为我有亲戚在海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被下放到江永县桃川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了一名知青。  相似文献   

2.
《特区经济》2008,(7):F0002-F0002
"40多年前,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千上万的城市学生们在那场运动中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今天,我就突发其想,想建一个‘明骏知青村’,让老年人到农村去,当然,他们不是去吃苦受罪,而是去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园悠闲生活。"——香港明骏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赖达雄  相似文献   

3.
张程 《新财经》2009,(9):59-59
我出生在福建莆田农村,1965年考入莆田一中,后来又上了高中。我们那里农村还比较好,“文革”期间还有高中可以读。高中毕业后,我回村里务农,种过地,为了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也到一个水库工地去当过民工,还在家养过蜜蜂。  相似文献   

4.
潮起潮落     
唐晔  刘欣  吴遐 《沪港经济》2008,(9):32-38
知青返城潮:大迁徙的代价 尽管知青大返城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至今回想起来仍感惊心动魄。 1968年底毛泽东主席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声令下之后,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马淑娟 《魅力中国》2010,(17):299-299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6.
1968年夏季,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来到艰苦的柴达木.那一年分配到柴达木的大学生有600多名,全都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分到生产一线.到钻井队的被称为"柴达木第一代戴眼镜的钻工",我是其中的一名.一年后,我当上了司钻.  相似文献   

7.
几经选择 他看准的是创办企业 他叫张新房。 1970年襄陵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回村务农。 那时候,党的号召是“知识青年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8.
吴遐 《沪港经济》2009,(4):66-66
《沪港经济》记者:迄今为止,你下过的最大“赌注”是什么? 章晓冬:对我个人来说,我的创业历程也是一种“赌”。我的教育背景是医学,我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去了华山医院工作,如果没有出来创业的话,我可能循规蹈矩地在这条道上走,说不定会很成功,因为当时我已经是副教授了。  相似文献   

9.
台湾“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召集人兼“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博士最近就台湾的教育及科技人才的培育等问题发表了如下看法: “国民”义务教育应延为12年 李远哲博士认为,目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准备考试,结果只能解决纸上问题。因此,他建议“国民”义务教育可以延长到12年。通过这12年的通识教育应使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生活技能,等高中毕业后再接受二年或四年的技术职业教育,以全面提高技术人才的素质,促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扩招也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步入高一级的学府接受教育,但是高校扩招也带来了很多的就业问题,如今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可是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毕竟是有限的,这使得很多大学生步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会产生一些偏差,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帮助农村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早日踏入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