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9,(11):135-14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和A股314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新企业、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影响更大;这一影响结果在东部地区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这为发挥数字经济的微观激励效应进而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笑宇 《经济界》2013,(2):31-37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这个主体也不断被发现,人力资本这个要素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挖掘出来。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服务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人们对人力资本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人力资本自身的要素和内涵也日益丰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人力资本要素也发生着转变,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核心要素。农业社会中,人的体力成为关键的要素;智力则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核心要素;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不仅仅是智力,以情绪、努力、态度等为代表的个体心力要素成为了这个时代重要的人力资本要素,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后发地区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度,保持后发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以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为视角审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路径,从而为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创新提升经济效率。河南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经济发展质量与多层面区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基础条件、创新投入、产出与创新制度等)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质量间存在较为显著的长期因果关系,河南创新能力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相应提升0.6976%。同时还发现区域创新基础条件改善、制度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发展质量间存在的正向效应关系最为明显,而区域创新投入因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不明显表现为同步关系,使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基于上述研究,促进区域发展质量提升应该强调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产业优化的引领导向,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持续强化区域创新活动的高水平人才支撑,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和企业人力资本配置视角,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人力资本配置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本配置规模和质量。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增加创新投入促进企业人力资本配置规模和质量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人力资本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在东部地区、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人力资本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本文的研究将微观企业行为拓展至劳动经济学领域,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解决就业问题、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有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以及环境创新能力,而这些要素中人力资本都占有主导的地位。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得出一个地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应积极培育人力资本,以增加该区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专利申请微观层面数据和212个后发城市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后发城市经济追赶的影响效应,并从城际创新合作视角探析该影响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缩小后发城市与先发城市的相对经济差距,而且促进了后发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水平、地理区位等追赶情境差异均会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经济追赶的助推效应。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城际创新合作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后发城市经济追赶的重要渠道。并且,城际创新合作机制呈现出普惠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特征,从合作城市看,不论与先发城市还是后发城市进行创新合作,均能促进后发城市经济追赶,而从创新类型看,主要通过实质性创新合作而非策略性创新合作助推后发城市经济追赶。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于企业创新产生的价值增值,而创新则来源于企业家对于投入要素的最佳配置和要素最大潜力的释放.企业家的控制权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导力量.相对于所有权而言,企业家的控制权更为重要,因为这种主导权有助于人力资本把握使企业变得更有价值的机会,赋予企业创造关键资源的创新能力,即获得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能力,这是一种隐形投资,其效果往往在事后表现出来.明智的选择应当是善于在事先就发现和运用这个主导力量来推动企业创新,在面临不确定性市场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家过程决策和事后决策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的多元产权要素形成的共担风险模式,要求以无法直接定价的人力资本与可直接定价的其他投入要素地有机结合与合理配置.这种隐性人力资本投入得越有效或越多,则创新的潜力越大,因而越需要受到激励.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nalyzes some of the determinants of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case of entrepreneur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industries, using a model estimated via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se determinants change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are found in developed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factors include human capital, technology, the degree of market competition, expectations or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also analyzes the effects these factors have o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some of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for innov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businesse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原理,构建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交互作用的耦合模型,从理论上推解了二者的耦合优化原理,并实证测算与解析了近30年我国31个省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变动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由东至西递减的态势,同时区域间存在耦合趋同。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通过借鉴适宜性理论对各区域的适宜性耦合跃迁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东部及东北应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中西部地区应注重人力资本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模仿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学兵 《价值工程》2012,31(36):124-126
产业集群竞争力与人力资本水平具有正相关性。拥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产业集群更具竞争力,对增量人力资本的吸纳力也更强。一个地区在致力于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为政策出发点,形成高水平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市场,依靠人力资本的高劳动率,高创新能力和外部的经济与社会的网络资源以提升产业集群生产率,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循着要素规模、质量和效率三位一体的逻辑,从两个层次挖掘区域之间经济差距形成及其变迁的驱动因素,引入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的基本原理,构造了区域间经济差距形成及其变迁的驱动因素贡献的双层分解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5-2012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际经济差距形成和绝对差距扩大的首要推动力是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人均资本差距也起到了较大的贡献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差距贡献中,综合效率差距提供了主导性的正向支持,高级人力资本占比差距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设备性资本占比差距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君扬 《物流技术》2021,(2):27-31,36
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9个地级市和自治州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要素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在总体上促进了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然而,高铁开通并未表现出技术溢出作用,反而降低了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对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铁建设,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发挥高铁的扩散效应,降低聚集效应,进而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传播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本文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包括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首先估计了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引入二阶段回归模型,加入空间依赖性,来估计人力资本通过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从业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省域技术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日益加大.论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试图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价值分配结构中员工的分享比例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价值分配结构中员工分享的比例(包括全部员工分享比例和剔除高管后的普通员工分享比例)越高,越有助于企业的创新产出,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均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分配比例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相对于低内控质量的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分配比例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在高内部控制质量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价值分配比例的提高不仅对企业创新产出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创新效率也有促进作用。本文揭示了价值分配过程中对于员工的薪酬激励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为上市公司要素分配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role of manufacturing in improving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merging economies. Emerging economies are developing innovations to promote their industries toward high-technology sectors to facilitat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Nevertheless, the role of manufacturing is often neglected, which can result in low efficiency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three-stage innovation model that consists of human capital cultivatio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production to stress and verify the importance of manufactu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wa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innovation efficiency. A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strategy map was provided to improve each country's innov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