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与世界》2015,(15):22-22
巴南区农村面积大、农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都市效益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巴南区注重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探索以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在具体发展路径上,坚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业同步发展;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3个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水果、花卉苗木),  相似文献   

2.
邱林洁  敬翰 《特区经济》2014,(5):153-155
本文在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梳理,提出了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观念,即在农村问题上要抓住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强势发展;在农业问题上要大力推进乡镇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在农民问题上要建立产权清晰、流转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这三个问题当属目前"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剖析沁水县张村乡农民收入状况,分析了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即构建优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重庆潼南区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深度推进农旅融合,不断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经果、生态渔业、现代畜牧五大产业,有效激发出了现代农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了潼南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六养(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圣地,重庆潼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5.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根据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和技术现状,配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工程,以期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计划。计划的目标是在计划实施区内实现:①在原有基础上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②农民生活用能效益达30%以上,优质能源占50%左右;③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良性循性。一、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淮北市近两年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江苏省苏州市委今年一号文件就"四个优先"作了具体规定:在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上,突出强调了建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干部培养、使用机制;在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上,提出优先满足"三农"发展用地保障;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上,突出强调了加快涉农资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利益,而且事关全局发展,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农业效益、建设现代农业,面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和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的制约;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农村,面临城市带动、辐射能力弱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加快农民转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分析了发展田园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巴南区的实际情况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西南山区乡村振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今年将在西部农村推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引进、组装、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模式,达到增加西部农村能源供应量,遏止植被破坏,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西部地区的“生态家园”建设就是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配套利用,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家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效益、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综合效益。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西部地区农民生活用能效率大大提高,优质能源占50%左右,农民将在原有基础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  相似文献   

10.
周娟 《广西经济》2012,(2):38-39
结合南宁市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五大转变",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建设、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1+3+6+1"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撑起了全区脱贫致富的"脊梁骨"。所谓"1+3+6+1",就是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富农村、电子商务活农村、示范基地强农村的"三大富民工程",培育壮大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有机茶叶、电子商务等"六大十亿级产业链",推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农村综合改革配套,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并发挥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力量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境遇下推动河北省建成"京津最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大基地"环京津中央大厨房"和"环京津1小时农产品物流圈"的关键:地方政府要担当好"引导员"和"宣传员"角色,积极增强对本地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支持力、执行力、宣传力和监管力;社会应养成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意识,鼓励资金、技术等参与河北省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建设;农民主体应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平湖市将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市将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经济和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平湖市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金平湖·美丽乡村。到2015年,力争5个镇(街道)达到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点一景观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此,十二五时期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政策操作上,需要认识和把握的重点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为农村长治久安奠定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购买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围绕信贷扶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项任务,今年以来农行江西省分行各级农贷部门积极转变观念,及早出台新举措,选准综合效益高、比较优势大、竞争力强、影响面广、既有较大带动辐射作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城镇化发展、生态旅游、实体扶贫和农村文教卫事业六个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一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按照总行产业化信贷指导意见,突出扶持优质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高科技农业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先后累计发放贷款13465万元重点支持了江西昌顺(集团)有限公司、江西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重大措施,对 全面推动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指导当前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农业,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对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 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把“农业、农村、农民”与“生产、生态、生活”有机统筹起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农民既是"三农"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农民问题,一方面是要"转出去",大规模地减少农民,解决几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彻底市民化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留下来",保有一部分农民,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而留下来的农民,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内生动力,是关系农业、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欠发达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是国家级贫困区(县),也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该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出集生态绿化、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  相似文献   

20.
施红玉 《黑河学刊》2011,(11):12-14
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三农"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现状与我们的现代化水平差距甚远,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教育和文化、政治和组织、生态和设施、产业和投入四个途径来提升农民的素质,保障农民的权力,确保农村的安稳,提升农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