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的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所在,是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和健全国有资产法律体系的应有之义。《条例》立法的推进过程,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改革完善、创新发展的过程。《条例》出台开启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将于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充分贯彻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切实遵循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时总结"放管服"等改革实践经验,全面建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体系。《条例》的颁布,对于依法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8号*《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已经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第1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21年2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4.
2021年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财政部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制定《条例》的背景和总体思路是什么?出台《条例》有什么重要意义?答: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存在的规章制度缺失导致资产管理程序混乱、预算管理缺位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思想认识缺乏限制资产管理投入比等问题,山东省海阳市财政局贯彻落实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8号,以下简称《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条例》学、改、促,不断提高使用效益,着力维护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财务与会计》2021,(7):4-6
2021年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财政部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7.
<正>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概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使用财政资金、接受调拨或者划转、置换以及接受捐赠等方式取得或者形成的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要求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确保家底清晰;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能。2021年,国务院颁布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要求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见,在政策层面,国家正在一步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迈进。高校作为拥有国有资产的主体之一,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快速增长,国家对其提出管理日益精细的要求。在分析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资产预算、配置、使用、处置和监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铭 《活力》2023,(14):94-96
2020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2021年,国务院第738号令《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施行,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当前,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本文结合审计的工作实际,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我们都比较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经营性资产,而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然而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值已经超过了经营性资产总值。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加快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却相对较为滞后,其中尚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本文我在简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重点就如何改进与完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实施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正 《西部财会》2007,(12):33-34
2006年7月1日,财政部相继颁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6年12月13日,财政部又相继印发《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这两个通知的发布,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及财务状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目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值已经远远超过经营性国有资产总值。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会比经营性国有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定位往往是重视与强化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忽视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占用不公平、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应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摆到与经营性国有资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构建全新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行政性事业国有资产的资产形成渠道多、来源复杂;资产管理分散,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使用上缺乏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建设滞后等.因此,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行政性资产监督制度;二是要强化预算管理,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调剂制度;三是要实行统一权责管理;四是要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市场化的运营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从相关人员、资产使用、资产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签署财政部令,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对维护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相对滞后.文章从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含义入手,揭示和剖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时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相对滞后。文章从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含义入手,揭示和剖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逐步转变,财政部门进行了公共财政理论指导下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多项改革,这些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步入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取得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济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财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管好用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确保职能履行,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产调控管理乏力,大量闲置,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造成国有资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流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无偿拨给和财政预算支出购置形成,具有无偿性和非盈利性,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