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1~12月对中国内地投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西萨摩亚。而早在2002年.按实际投资金额排行.英属维尔京群岛已经成为我国内地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开曼群岛第八.西萨摩亚第十一.百慕大第十六。  相似文献   

2.
3.
曹晓燕 《经济论坛》2010,(7):216-218
G20伦敦峰会上,法、德提出要公布一份不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合作的所谓全球"避税天堂"黑名单,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区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榜上有名"。法德借加强全球金融监管为名,抛出这份"避税天堂"黑名单,对有关国家和地区形成强大压力。瑞士等"上榜"国家被迫做出重大让步,同意遵守国际准则,打击逃税避税行为。有关打击"避税天堂"的国际准则有哪些具体内容?香港和澳门特区为何在列,又如何应对?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很多跨国公司频频利用转让定价手段进行避税,致使我国税款大量流失,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的形式,提出了防范转让定价避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企业避税是我国税收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避税方法与技巧的归纳总结或者避税治理的对策研究方面,而对于企业避税内因问题则关注不够。文章认为,深入研究企业避税内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避税行为,而且还能够为避税治理问题提供基础性依据。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并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的研究思想,论述了企业达成避税内因所应当具备四个机制,即合理的委托—代理机制,有效的税收利益发现机制,完备的利益权衡机制和畅通的利益输送机制,从而在避税"经济人"企业的塑造及其避税内因形成的揭示方面作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曹越  王琼琼 《财经研究》2021,47(6):47-60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跨国企业在境外关联关系影响下创新活动的变化规律,文章将跨国企业境外关联特征纳入跨国企业创新行为的分析框架,以我国上市公司500强当中的355家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避税视角重点考察了东道国税率对我国跨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当东道国平均税率下降时,跨国企业很有可能通过转移研发活动地点的方式将研发投入向境外转移,且这种避税行为所导致的创新数量减少大于研发可用资金增加所带来的创新数量增加,从而使跨国企业国内创新产出下降,并最终导致其整体创新产出水平的降低.此外,东道国税率对我国跨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还受到知识产权所得税优惠制度的强化以及反避税制度的制约,且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权性质以及避税程度不同的企业当中具有差异性.因此,我国在设计创新激励税收政策时需要避免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形成过大落差,减少跨国企业避税动机;同时要加强我国反避税措施的针对性以及与最新税收优惠制度的适配性;最后,考虑出台我国的"专利盒"制度,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税收制度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伍欣 《经济论坛》2000,(5):13-14
避税是指纳税人运用合法手段和方法 ,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合法方式躲避纳税义务 ,以实现少纳税、不纳税的一种行为。其产生原因有三个 :1 主观原因。首先是利益因素。纳税人受利益支配 ,大多有逃避纳税的愿望和要求。对他们而言 ,无论税负怎样公正合理 ,都是一种付出。利用税法漏洞、缺陷等 ,实现少一些付出就成为避税的思想基础。其次是税款用途。税款用途合理与否是影响纳税人避税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税款用途合理 ,纳税人本身就从这种税款中得到很多直接、间接的好处与享受 ,他能充分认识到纳税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外企避税的现状和危害以及常用手段,通过对国际上发达国家反避税成功经验的深刻剖析。为我国目前反避税工作提供建议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税务筹划与避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林 《经济师》2001,(7):114-115
文章论述了税务筹划的涵义、意义和税务规避的语义 ,税务规避的合法性与非合法性行为 ,分析了避税的主客观原因及避税效应。  相似文献   

10.
所谓避税(Tax Avoidance),一般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出适当的财务安排和税务筹划,以达到减少税收负担之目的的不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featuring tax havens, and uses it to examine how the existence of tax havens affects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social welfare in high‐tax countries. We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ax havens generates two conflicting channels in determining the growth effect. First, the public investment effect states that tax havens may erode tax revenues and in turn decrease the government's infrastructure expenditure, thereby reducing growth. Second, the tax planning effect of tax havens reduces marginal cost of capital and hence encourages capital accumulation so as to spur economic growth. The overall growth effect is ambiguous 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extent of these two effects. The welfare analysis shows that tax havens are more likely to be welfare‐enhancing if th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hare in production is low, or the initial income tax rate is high. Moreover, the welfare‐maximizing income tax rate is lower than the growth‐maximizing income tax rate if tax havens are present.  相似文献   

12.
A tax competition model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ax havens on the public good provision. We show that when countries facing a rise in tax havens change their tax enforcement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he existence of tax havens may result in a higher level of equilibrium public good provision as compared to the case with no tax havens. Accordingly, tax havens could be welfare enhancing for non‐haven countries. This result offer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corporate tax revenues in high‐tax countries have act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in the 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tax havens.  相似文献   

13.
一、税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经历了五次大的变革,而每一次税制变革的背后都映证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变迁过程,其中1994年实施的新税制从两方面顺应了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第一是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扩大增值税,简化税制,使新税制具有公开性、规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适应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要求;第二是通过分税制,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从西方税收发展来看,虽然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凯恩斯主义、八十年代的新古典…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96~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区域宏观税负的不同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三大地区人均GDP水平对税收政策的结构性冲击存在显著不同的响应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三大税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概念后,学术界对“四化”同步机理与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关于“四化”同步测度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现有研究要么是关于一个或几个典型年份的测度,要么是局限于全国或者城市的测度。基于此,从全国、四大区域、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3个维度测度了2001-2013年的“四化”同步指数。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各地区“四化”同步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发展新理念提出后,“四化”同步指数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但区域“四化”同步水平与省域“四化”同步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且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四化”不同步省区和一些低水平“四化”同步省区。因此,应深入把握“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工业化为动力,信息化为手段,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保障,促进全国及各地区“四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目标模式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建华 《现代财经》2005,25(6):56-60
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目标模式一般分为公平模式与效率模式。在现代社会,随着民主宪政的发展和社会正义价值理念的增强,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目标已普遍多元化,实现纳税人的税负公平与提高税收效率、发挥调控功能已经成为个人所得税立法的双重价值目标。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理想目标模式应当是“公平与效率兼容并重”的模式,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保持一种协调与平衡的关系,从而使公平正义与法律效率在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减税趋势与中国税收政策取向   总被引:87,自引:1,他引:87  
进入新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 ,各国纷纷推出了减税计划和方案 ,形成了新一轮世界性的减税趋势和浪潮。我国自 1 998年以来 ,税收收入连年大幅增长 ,这对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促进经济形势的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税收长期超常增长 ,加重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对刺激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利。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 ,从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来看 ,中国应采取完善税制、适度减税政策。  相似文献   

18.
税收弹性反映税收增长对收入增长的灵敏性,而税负弹性则反映税负变动对应税收收入变动的灵敏性,增收不一定增加税负。对2004~201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收入总体变化稳定,工资薪金所得在历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中占比都较高。但各应税项目的结构性收入、税收负担及税负弹性变化不一,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税负灵敏度差异明显。我国正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应进一步优化简并分类,实现"综合"与"分类"结合计征,规范税前减除标准和范围,调整并优化税率,完善个人收入与财产税源信息监管。  相似文献   

19.
常丽 《经济与管理》2007,21(11):70-72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既有利于促进投资增长和科技进步,又有利于促进劳动就业、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本着公平、效率、简便和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进一步优化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