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以邵阳市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信贷弱化和信贷配置失衡问题进行典型分析,对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贷款弱化现象与保障机制构建进行了研究。论文结论:信贷经济支撑、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信贷服务机制和信用等缺失是当前农业农村信贷资源配置失衡的主要障碍因素;要实现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贷款的有效配置,需要从信贷经济支撑、金融管理行为、信贷风险控制、信贷服务机制和信用体系等方面建立综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和农村集体经济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已成为银行对“三农”增加信贷投入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金融》2006,(12):33-34
年初以来,巴彦县金融部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信贷资源,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三农”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使巴彦农村经济亮点纷呈。今年,仅农村信用社就发放“三农”贷款46457万元,比上年增加15258万元,受益农户97957户,占农户总数的89%,创历史新高。大量资金的有效投入促进了各业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村一品、一屯一业”的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喜人,加快了农村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核心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不仅仅是一个自身的业务发展问题,她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作用。扭转农民收入下降局面,增加农民收入决定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否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农产品的产销又取决于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我国现实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农民自身积累少,国家对的投入受到财力的限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再生产的环节中,间接融资仍是主要渠道,信贷投入的增加和保证对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改善显得十分重要。而农村经济的不断局长,又会不断增加农村的有效信贷需求,促进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倩  李津晶 《上海保险》2010,(11):32-34
一、引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2008年,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携手上海农商银行成功推出农村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提出了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创新理念。这一模式作为一种针对农村实际而设计的创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对上海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上加大了支农力度。但是部分地方农民贷款难呼声仍然较多,农民贷款难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全面掌握平凉地区信贷支农情况及是否存在农民信贷难的问题,我们对全区农民信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农村信用社通过增加贷款种类、改善信贷服务方式等手段不断加大对农户、农村、农业的信贷投入力度,较好地支持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8.
“金融“国九条”第二条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资金的合理需求。具体而言,就是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有关文章,透过专家的视角,洞悉中央精神内涵,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与城市中小企业相比,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可能更大,但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的社会意义不可忽视,它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推行农村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不仅适应了农业企业的生产特点,有助于促进农业企业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银企农“三赢”,也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朱镕基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村的金融纽带,要促使它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今年是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一年,中央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人民银行总行在去年出台《关于做好农村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根据文件精神,三明市农村信用社积极调整经营思路,立足“三农”,探索改进贷款方式、改善支农服务的新路子,有效地简化了贷款手续,调整了贷款投向,取…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仍然面临着信贷资金供求不足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农发行信贷品种单一,农业银行支农乏力,农村信用负重经营,农民贷款难。启动农村信贷资金的策略:一是尽快确立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减轻其历史包袱;三是适当扩大农发行业务范围,增加国家基础货币对农业的投放;四是强化服务功能,简化贷款手续,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严格执行优惠利率,真正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宋彦囡 《黑龙江金融》2006,(8):12-12,16
一、影响邮政储蓄资金回流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1.受地方经济金融环境的制约。一是经济环境导致信贷投放难。近年由于黑龙江经济发展滞后,规模经济效应难以体现,信用体系不完善,风险程度加大,使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受限。黑龙江省信用环境差,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少,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问题,加之近年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减少对黑龙江的授信额度,大量资金难以运用出去,使持有全省63.5l%存款的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将约55%的资金上存总行,通过总行在全国债券市场上运用,导致全省银行机构信贷投入增长缓慢,至2005年末,黑龙江各项贷款余额为3724.6亿元,比年初增加91.1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和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我区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完成了基层网点的撤并工作,并对基层机构上收贷款权,基本上实行了只收不贷的做法。这一做法造成我区农村资金在当地出现存多贷少,大量外流的现象。而资金引导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协调发展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农村贷款及利率情况,笔者深入到喀什地区莎车县等地进行了实际调研,了解当地农村贷款及利率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以此提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践为蓝本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为进一步改善此项工作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连 《山西金融》2002,(6):32-34
按照国家农业调产有关政策的实施,农村金融部门要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并要求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宗旨,集中资金扩大农业信贷投放,增加农户贷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开展了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建立信用村镇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发行作为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功能完备、制度健全、人员稳定的体系优势,进一步完善职能,扩大信贷支农范围,更好地服务于“二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农民的增收作出新的贡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通辽市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现状 (一)农牧民开办的信用、联保、财政贴息、抵押类贷款等是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信贷产品。辖内农村金融机构在对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农户评定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信用档案,对贷款户进行持续跟踪,从而发放具有一定额度限制(1万至5万元)的无抵押贷款或互相联保贷款。截至目前,通辽市已为35.81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占到农户总数56.88%;通辽市8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发放以农牧民为主的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财政贴息贷款、农牧民抵押贷款19.5亿元,有26万农户获得贷款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吴敌 《西南金融》2005,(2):42-43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重视金融支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农业信贷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与农村信贷需求相比,信贷供给总量不足,导致“三农”对信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存在较大缺口。2003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4.8%,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傅志寰,2004)。据测算,乡镇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3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王可为 《中国金融》2007,(16):14-15
天水市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实践 以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在农村地区开展信用村(镇)建设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信贷投入运营机制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矛盾不断出现,集中表现为农民贷款难与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这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规范改革尚未到位,信贷支农政策不配套,还存在农户贷款额度小、利润薄、风险大、户头多、工作量大的畏难情绪,致使农户贷款面小、手续繁杂、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为开创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新局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文试就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思路进行探索。 一、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方向,找准市场定位,牢固树立扎根农村,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进一步提高对支农工作的认识,增加支农工作的责任心。随着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