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和信息安全领域应用的主力军,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关注。在用户方面,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让金融机构意识到支付安全和数据的重要性,理所当然,生物特征识别和移动支付成为了"亲密的小伙伴"。随着指纹、脸部识别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全新的应用,给金融生活带来了更多支付方式,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便捷体验和更好的安全保障。同时,生物识别技术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应用市场将获得更加迅速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一、银行柜员身份认证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银行的金融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曾著有《银行账户集中管理构想》一文.发表于《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8期,对现行账户管理中的各种不便和弊端,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颇强的改革设想。但其中一些设想的实现,尚需进一步的具体解决方案.最典型的就是应用何种信息载体承载集中管理后的银行账户信息。为此.作者在人体眼睛虹膜信息具有自然、精确和难伪造三大优越性的前提下.提出将其作为账户信息链接载体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人体虹膜信息作为银行客户账户的信息载体解决方案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系统介绍 (一)、应用背景 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密码、IC卡等)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密码遗忘或被破解、身份卡丢失等,尤其在有些银行内部"飞卡"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5.
腰带上别着一连串的钥匙,口袋里揣着一大把的卡证,脑袋里还要记着一大堆的密码,丢了一样就会寸步难行——这就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就金融行业而言,传统的主要依赖于密码的身份认证方法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银行卡密码、银行账户密码、存折炒股密码、网络登录密码等一系列密码占用了人们宝贵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虹膜、面部识别等)逐步应用于客户身份识别与校验,与传统的面对面识别形成替代或补充关系。本文简要归纳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情况,分析以新技术开展客户身份识别的优势与不足,研究可行的风险管理手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电脑》2012,(1):57-57
中国银行业风起云涌,电子银行渐成中流砥柱 电子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渠道和产品分销的载体,已成为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终端为主体的电子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平台及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纽带。电子银行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未来银行业竞争和中国商业银行向零售型银行的战略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莹 《中国金融》2021,(12):22-23
作为数字身份认证的有效工具,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面临新需求与新机遇.近年来,在金融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深度参与全球LEI治理体系工作,统筹国际国内市场,规划建设跨境数字身份认证平台,通过与LEI本地系统以及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基金会(GLEIF)等国际组织紧密合作,建设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客户身份识别做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查询式、询问式、聊天式、回访式、调查式网上提示等六种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与技巧。对在客户身份识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开展反洗钱工作和银行开展客户身份识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邮件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成为了一种广泛普及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通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就人民银行的员工来说,经常在互联网或内联网上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活动,网络上传输的电子邮件包含很多的商业信息乃至国家机密。  相似文献   

11.
电子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开放型网络,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方式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服务渠道。近年来电子银行的各种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实施存款实名制和大额存取现金身份重新识别制度.起始是作为银行结算制度的组成部分进行管理,但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一系列反洗钱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后.银行对客户身份识别这一法律义务做出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银行系统中,印章的识别方法多采用手工操作,将需要识别的印章与客户留下原始印章像进行手工折角对比。传统手工验印工作效率低,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在操作中既占用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又容易让伪造印鉴蒙混过关。近年来,高科技犯罪越来越频繁,利用假印鉴进行猖狂的金融诈骗活动居高不下,大案要案持续不断,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责任人也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严峻的现实对银行验印流程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因此,必须对印章进行电子化、科学化的管理,在银行系统中应用印章管理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林洁 《现代金融》2012,(9):43-44
近年来,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为银行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洗钱、恐怖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给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使金融机构更好地履行好反洗钱职责,本文从“了解你的客户”角度分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交易中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电脑》2012,(4):47-47
困局、机遇孕育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银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进行了许多重复、冗余的建设。以电子银行身份认证应用而言,各家银行各自为战,采购了大量基于不同技术路线和厂商的身份认证产品。这种做法一方面造成了银行本身建设、运维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银行用户使用电子银行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涉及银行内部职务犯罪、银行卡(票)证失窃后的冒领犯罪以及网上银行诈骗时有发生。在这一系列金融案件中,有些是利用了银行信息系统用户身份认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银行机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仍存在各自采集和审核客户身份信息、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效率低、尽职调查难度大、信息重复录入、数据更新不及时且无法共享、监管工作效率低、合规成本急剧上升等问题.而随着密码学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反洗钱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正好能有效解决以上难题.本文通过对应用区块链...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电脑》2012,(3):54-54
动态密码应用风险乍现:网络钓鱼,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中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日益加剧,全球商业银行大量应用动态密码技术及产品保护电子银行安全的趋势对中国银行业电子银行安全产品选型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正刷新着人们的体验,加快了银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就银行业而言,通过持续探索和尝试,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逐步扩大和深入,为银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随着金融智能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将会进一步与身份鉴别、金融支付需求相结合,并为风险防范增加一道坚固的壁垒.  相似文献   

20.
佚名 《金卡工程》2006,10(11):76-77
传统的身份鉴别技术与生物识别技术 传统系统使用的身份鉴别技术主要有如下两种类型: (1)个人识别码及密码。两者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用户需要牢记某一特定信息(识别码、密码),一旦用户本人遗忘即无法证明自身身份从而被拒之门外;若识别码(密码)被他人获悉,则他人可轻易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进入受控区域。目前,基于这一身份鉴别机制的门禁/出入控制系统仍在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