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指出,滇西北人居环境的可持续规划研究,属于一种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范畴,其研究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因此,在这项研究中一定要处理好系统与整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以浙江湖州市埭溪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统筹城乡的城镇生态廊道规划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降低城镇生态风险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城镇生态廊道规划实践中保护目标空泛、定量控制欠缺等问题,论文提出了生态廊道识别与定量化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浙江湖州市埭溪镇为例,根据当地生态状况与潜在生态风险,确定生态廊道的数目、构成、宽度、连续性等各要素,实现优化城乡生态格局的预定技术目标。  相似文献   

3.
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是我国城镇发展的重要区域,与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特殊生态机制相适应的生态格局是城镇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研究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多尺度的生态机制与空间模型,认为由多尺度、多层次生态廊道迭合而成的生态廊道网络是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的重要空间体系.在厘清生态廊道宽度与生态功能的尺度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并以湖州市埭溪镇为例,探讨山地平原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的多尺度规划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引入DPSIR模型,运用数学和地理空间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研究表明,虽然大连市是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但是居民对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的评价却属"一般"等级;从指标权重排列看,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受居民自身状况影响较大,如收入状况、文化层次等;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较高社区的分布形式既有分散的核心点分布,又有集中连片的条带状布局.  相似文献   

5.
陈郁青  朱高龙  王旭东  涂锦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13-中插17
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土空间存量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已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基于福州市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三类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街道和镇域尺度上定量分析福州市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城镇低效用地表现出面状集聚、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盖山镇、鼓山镇、新店镇三大分布热点区,在鼓山镇西部和盖山镇西南部出现两个高密度区,由城市开发边界自外往内呈现出串珠状链接的圈层分布形态;整体看来具有和福州城区河口盆地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北北西—南南东向分布趋势;空间分布在街道、镇域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空间关联性强,为典型集聚,有利于连片再开发.据此分布格局,提出老城抽疏、新城整合、边缘集聚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低效用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绿色廊道网络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连市特殊功能区——文教区中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构建了基于政府客观统计数据的人居环境质量与学生主观认知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主客观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人居环境具有价值性与宜居性,大连市高校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人居环境质量参差不齐,但二者之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且与大连市高校发展现状相符;人居环境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单一属性对高校人居环境质量与人居环境满意度并不起主导作用;人居环境具有区域性与变化性,高校人居环境质量与人居环境满意度既存在区际差异,也存在区内差异,且不同高校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林涛 《城市问题》2009,(4):23-29
从跨行政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涵入手,剖析了我国当前的城镇体系规划制度,划分了当前制度下的跨行政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跨省域(省级)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以及跨市域(地级)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提出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滞后于各省区城镇体系规划,是导致跨省区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不协调的直接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吴赞阳 《价值工程》2019,38(32):31-32
针对国内城市远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不足问题,以东京都市圈宇都宫市为例,分析其人口和就业岗位变化,以及与东京都及周边城市的通勤通学情况,梳理宇都宫市范围内的轨道交通体系,分析不同圈层范围各条线路的客流量和服务水平,供国内类似城市远郊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园园 《国土经济》2007,(2X):62-65
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取社区尺度作为研究层次,构建了城市社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济南市市区的5个区(长清区除外)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5个区的人居环境的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开展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进行了回顾,提出对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进行定级的思想:将人居环境进行评级,体现人居环境空间差异,让人居环境级别落实到具体的街道和小区,从基层做好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对人居环境定级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定级原则,然后根据城市特点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在此基础上,经过因素分值计算、定级单元划分、单元因素分值及其总分值计算对人居环境进行初步定级.最后通过意见征询和实地校核,确定最终定级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现状,认为绿地系统体系的分类具有区域一体化、层次体系化、要素多元化的特征,应采用系统的、分层次的分类方法,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作为分类的根本依据,并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相衔接,从区域层面、整体层面研究确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居环境绿地分类体系,使其涵盖城镇集聚区、市(县)域、城市、村镇等四个层次,体现人居环境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进而对城镇集聚区域、市域及县域绿地分类、城市绿地分类、人居环境村镇绿地分类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过度开发的角度出发,阐释了这一现象对城市生态及环境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的过度开发是导致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景观环境"及"热岛效应"等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就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立法及规划的必要性,构建城市范围"水生态"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扩大环保教育与宣传的力度,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并强调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形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本文指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规划中基本的"三力",向心力、线性力、不确定力,包括与人居环境相关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等各种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人居环境绿地系统布局的各种结构和形态,可归结为:整体与中心形态模式、环城卫星形态模式、带形形态模式.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时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分析、调节和确定绿地的结构和形态,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使人居环境各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功能耦合关系更为细密、合理.  相似文献   

15.
王进  祁俊超 《城市问题》2007,(3):41-45,9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给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次生环境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进行切合实际的综合评价.在总结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个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和评价标准,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正面效益更多地体现在其对城市的次生环境影响中.这一结论的得出为建立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正确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上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类详细性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其编制过程中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将有助于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减小生态破坏,降低环保成本,并最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时间、评价程序、工作重点及城市环境保护保障措施建设等,旨在促进城市规划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实施制度环境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以我国城市规划实施情况为背景,探析了城乡空间生态规划实施的客观困难和与现行制度环境的关系,并认为只有采用相应制度创新手段,才能确实地保障这一规划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城市边缘聚落的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边缘聚落的形态类别、一般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提出其分阶段城市化演进的范型,试图揭示制度变迁与城市边缘区形态的互动关系,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户外广告设置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霞 《城市问题》2011,(12):65-68
随着经济的繁荣,户外广告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户外广告以其独特的广告传播形式和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之间的问题与矛盾也日渐凸显,并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基于此,从户外广告的功能与特点、户外广告的设置、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等方面,探讨了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