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共债务将如何作用于实体经济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文章简要描述了国内外公共债务的实践历程及现状,并在对早期西方公共债务理论以及近期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关于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公共债务分别通过三个层面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基于宏观层面,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产出的传导;基于微观层面,通过刺激消费与投资,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总需求的传导;基于金融层面,通过调整流动性和利率,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运行的传导。因此,应当合理调控公共债务规模,提高公共债务的投资效率,有效地发挥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长期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并提出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质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由于对政府影子银行债务的监管较为薄弱,致使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据此,在测算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及其脉冲响应路径。研究表明: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会促进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短期内影子银行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是负向的,但从长期来看,是正向的;短期内经济增长受自身影响的程度大于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将会大于受自身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内生增长机制的三部门世代交叠模型,讨论了政府举债为公共投资进行融资时经济的长期均衡;同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经济系统存在一个正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该债务比重水平明显受到公共投资—产出比重、公共投资的债务融资比重、民间资本产出弹性等参数的影响。但是,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并不是无限上升的,当上述参数超过特定临界值时,经济系统无法达到均衡,政府债务-产出之比将持续上升,财政将不可持续。另外,当民间资本产出弹性较低时,较高的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动态无效率。数值模拟结果还显示,基于不同的假设情形,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当前实际的政府债务规模,这为我国在未来期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魏巍 《当代经济》2016,(18):126-12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结构分析和规模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还本付息、负债主体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存在风险.据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立足长期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公共债务危机从短期看是迅速扩大的公共开支,从长期看是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从根源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公共债务危机不仅进一步加重经济复苏的难度,而且对世界政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来说,不仅要应对全球公共债务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更要分析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防范公共债务危机的发生,以保证中国公共债务的可持续运用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一个拓展的AK模型,理论上可以得出一个最优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值,且这一比值取决于一国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公共资本来源于税收的比重、公共债务转化为公共资本的比重以及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四大因素。我国整体公共债务规模还未触及债务阀值,还存在一定的举债空间,但是,个别地区的公共债务水平已值得警惕,并要紧急"刹车"了。  相似文献   

8.
欧洲政府动用财政资源来刺激总需求,以应对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洲公共债务危机的爆发。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国际救助等措施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从中长期来看,可以通过结构改革,综合运用降低基本赤字、实际债务负担等措施,系统地解决公共债务问题。就欧洲的实践而言,已经通过债务重组、国际救助等措施来为欧元区外围国家纾困。作为一个整体,欧元区的公共债务水平上升并不明显,但是,由于不能稳定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外围国家公共债务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公债货币化对利率的影响关乎金融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调控效果。基于债券供需关系构建分析公共债务货币化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模型,研究发现在公债货币化是外生的情况下,公债货币化会降低利率;当公债货币化内生于经济体时,公债货币化对利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基于美国经验的实证结果表明:美联储的公债货币化具有内生性,长期中没能降低利率,短期内对利率的冲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但不能据此完全否定公债货币化政策,而应辅以其他货币政策手段加强公债货币化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济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本文以因子增强阀值模型为方法论基础,分析了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政府债务适度规模和债务偏离度。结果表明,我国20个省份存在适度债务规模,但实际债务规模偏离了适度债务规模,且不同地区间的债务偏离度出现分化。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需要解决增量投资效率问题和控制债务风险。长期看,推行市政债是预防和控制该风险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