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老龄化时代考验着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智慧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期,需要密切关注城市老年群体的生存与生活环境,确立一种"老年友好型"宜居环境建设标准,要让老人在城市中住得下、活得好、过得有尊严。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积极进行制度与政策创新,明确法制,制定标准,细化操作流程,以此不断推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走以人为本的质量导向型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有产业支撑,有了产业才能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这是促进农民融入城市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大方向不动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框架:农民"想出去"、"出得去"、农民知道"往哪儿去"、农民能够"进得去"、"住得下"、"住下去"、"放心住下去",并在劳动力转移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财税政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助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财政投入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增加能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民向市民转化绝非简单通过一纸户口解决农转非问题就可实现,它涉及到身份认同、生存方式、居住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型,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效推进农民市民化面临的困境因素诸多复杂。本文主要对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所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的经济、政治发展权益,可以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产业集群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业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后发地区发展产业集群首先要解决发展观问题,要有"小企业、大协作"的务实精神,要把产业集群放在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来,走城乡互助之路,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种关键性的选择,因为消费需不足,财政支撑空间不大,外部环境趋紧,关键是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启动农村大市场的需求.历史经验和中国的实践都证明,农民、农业问题的顺利解决,中国革命就胜利,经济就能快速发展,否则就受阻.要提高对"三农"的战略认识,提高农民收入,中国经济就可以进入持久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双晶 《全国商情》2012,(21):61-62
本文分析了阿根廷农牧业发达的原因,并提出可以借鉴给我国农牧业发展的启示。本文提出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只有增强农民的主体性才能够让农民有意识、有能力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使我国"三农"问题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结构,走一条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合作化的道路,不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投资》2003,(2):23-25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键要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启动农村市场。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加速提升我国农业内在竞争力、促进新阶段农民更快更好增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摧。最近,我们对高新技术与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有关方面意见,形成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着力点。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推动,在于有效地为要素空间集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湖南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也处于相对落后境地,究其原因,金融支持绩效不彰是其中的根本原因。应通过金融支持制度创新,制定和完善与湖南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信贷融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多元融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最大化发挥城镇化拉动内需的引擎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正在经历的一次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通过对城镇化进程的再定义,指出居民幸福感提升应是判断城镇化建设成败的终极标准。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居民幸福感,就必须解决好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分配问题。结合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产业竞争力问题、“三衣”问题和公共服务质量问题是城乡居民生产与发展机会分配过程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以天津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为例,进一步分析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的必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长期的城市优先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一系列农村经济社会问题。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上海出台了系列农民就业促进政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的农民就业促进政策还存在协同问题,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政策协同。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消失,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失地农民的生活风险凸现。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之间严重不平衡,缺口较大,有必要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加快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网,增强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如何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找到一条正确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的关键课题。九龙坡区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提供社会保障为基础,在农民市民化的试点中闯出了一条以“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陶家模式”,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统筹城乡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乃至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城市化水平却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城市职能单一、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少等问题。因此,必须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模式,进而完善城市规划,缩小区域差异;强化城市功能,强化民生保障;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城市居民住房和非农用土地的需求量加大,国家对农业用地的征用量逐年增多。由于国家征地机制的不完善、针对失地农民的权益补偿不到位,致使失地农民在就业、子女教育、养老等方面出现诸多困难,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影响非常复杂和深远。因此,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于城镇化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现代文明的主要标志。中心镇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合理布局、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客观要求。本文从经济结构、消费政策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扩大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提高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居民服务消费政策引导、理顺服务价格体系以改善消费环境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合法土地权益所造成效用价值损失的合理补偿,是增强离农农民承包地退出内在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各地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对离农农民承包退出补偿的探索,存在补偿依据不清、补偿构成不合理以及补偿资金不足等问题。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所造成的所有效用损失进行的补偿,应包含对承包地的"生产资源价值""保障价值""财产预期价值"和"其他价值"的补偿。目前我国各地农民的离农程度、离农类型差异较大,应分情况、分类别建立差异性的承包地退出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扩大居民消费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危机时代,中国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增加消费,而增加消费的重点在于增加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为此,必须增加居民的收入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优化其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