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文献中,学者大多关注了低碳经济的政策、方式等,而对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文章以省域为视角,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省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在探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既有取得的可喜成就,也有许多失误。在此基础上,遵循尊重区域经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尊重因地、因时、因重大事件的特殊性,尊重低碳理念的原则,综合四大板块和类型区的特点,探讨出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第一阶段:完善区域建设在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第一阶段,重点解决:加强和完善四  相似文献   

3.
将影响低碳效率的经济环境因素纳入低碳效率评价模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5年区域低碳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间低碳效率经过经济环境因素调整后,区域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外资比重等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低碳效率具有正影响,而政府的环保支出却对低碳效率影响不显著;综合说明每个区域的经济环境因素对低碳效率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总结了关于工业绿色发展评价的研究文献,剖析了工业绿色发展的概念和核心要求.从资源利用效率、污染低碳排放、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绿色发展潜力四个层面构建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广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汪洋 《现代经济》2015,(4):34-36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运用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知识,组织经济和社会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新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情况,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为目的,建立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结构。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原始数据采用标准数据化的方法和正态分布,进行规范化处理。根据根据层次分析法,结合河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评价特点以及指标层次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国外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总结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包括强制性法规标准、激励性财政税收政策、碳排放交易计划以及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等政策措施.最后,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指出我国应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制订实施低碳发展战略,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进行计量,并以此为观测点,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计算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显示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现阶段低碳经济研究成果的分析,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科技、能源消耗以及自然环境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AHP法对淄博市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加快发展低碳产业、适度开发低碳能源、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倡导引领低碳生活等对策,以期通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地区低碳经济情况,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适应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战略性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13省市区2001-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并运用聚类和余期望系数法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促进各省市区乃至全国低碳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氏距离表示数据之间的协方差距离,与传统的VIKOR算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有效地体现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深度分析的基础上,遵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将马氏距离运用到VIKOR算法中,构建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检验综合评价模型的实际效果,尝试提供一条更为合理有效的路径推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