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组 《国际贸易》2004,(12):20-23
2004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发达国家经济稳步向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强劲;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贸易的相互影响加强。预计2004年全球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及前景经过几年强劲增长之后,进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元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日本经济在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均已出现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作用,但也出现放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世界经济迎来2007—2009年三年危机后的第一个复苏年。投资持续、内需恢复、贸易强劲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进入2011年,世界经济仍延续复苏态势,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在延续,同时又面临新风险的考验。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呈现不同的经济贸易发展形势。如何迎接机遇、应对挑战,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分析,对我们把握当前经济贸易形势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贸易增长放缓。IMF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世界经济将出现缓慢复苏的形势,世界贸易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些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近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不同程度的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结束迹象初显,但受制于政策性引领复苏的局限、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需求恢复形成的障碍、不断加重的政府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给再融资带来的困难以及新一轮经济复苏中的通胀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世界经济复苏存在脆弱性。与此同时,主要国家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目前不但新兴市场希望通过尽快恢复出口保证本国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也试图利用增加对于外部市场出口,扩大或保持经济复苏的局面,因此,目前国际贸易环境较过往更加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如何稳定外需,保持外贸平稳发展,成为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不利因素打击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慢于预期,并且正在遭遇一系列新挑战。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仍将严峻复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尚不稳固,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给世界经济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的基本判断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经济衰退以及2010年的经济复苏后,2011年世界经济呈现调整格局。需求降低、金融体系脆弱、公共赤字和债务高企,令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进一步拖累复苏进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7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9%,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2%,分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经济全年增长将与上年持平进入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表现喜忧参半。喜的是世界经济开局良好,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投资和消费继续活跃,贸易仍然保持扩张势头。第一季度,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超过预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继续取得高增长。忧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态势 2006年一季度以来,石油等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继续高涨,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紧缩趋势得到加强,但世界经济仅仅受到有限的影响,实质经济继续保持活跃,全球经济总体增长仍保持强劲。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上半年经济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继续取得高增长,可能使世界经济实现2004年以来的又一个周期性扩张高点。同时,世界经济也在酝酿新的拐点,主要根源是全球性通货膨胀近期快速上升,美联储、欧洲央行、土耳其、南非、印度和韩国央行等几乎同步做出了紧缩货币的决策,美、欧、亚股市均告下跌。这表明,金融市场开始担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贸易不平衡、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等因素,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世界经济面临走下坡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春以来,全球经济继续缓慢而曲折地复苏。随后几个月发生了美英对伊拉克的战争,引起对国际油价暴涨和供应安全的紧张;亚洲爆发“非典”,引起疫情蔓延的担忧。但是,迅速结束的战争和有效的疫情控制,消除了这两大冲击和抑制经济复苏突出因素。同  相似文献   

11.
《国际商务财会》2011,(6):20-21
<正>2010年5月25日,联合国发布《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指出,未来两年内,中国、印度、巴西将领跑全球经济复苏,但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面临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无独有偶,同一天,正在英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英国国会发表演讲谈到新兴国家的崛起时说,有关西方已经衰落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不会终结美欧在世界的影响力。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11年世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经历五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2013年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好转。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稳固,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日本刺激政策收到一定成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主要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债务负担沉重、政策效力递减等问题;而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通胀困境、贫困困境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增加。世界经济再次进入  相似文献   

14.
一、2006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及2007年基本判断2006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在5%左右,略高于2005年(4·9%)水平。200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幅预计达到10%,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处于周期性扩张阶段,但增速较2006年略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经济走势——继续缓慢复苏世界经济自2001年陷入衰退后,2002年开始从谷底缓慢复苏,增长的基础比较脆弱,全年实现低水平增长,预计为2%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2.6%,而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全球经济预测报告均认为只有1.7%左右)。2003年世界经济仍将继续缓慢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十分明显,发达国家还一时难以进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国际机构普遍预计世界经济要到下半年才可能走向平稳增长轨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2年9月25日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幅将为3.7%,联合国今年1月10日发表全球经济预测报告认为…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本文是商务部研究院所做<世界经济贸易形报告>的主体部分.<世界经济贸易报告>是研究院每年两次定期发布的有关当前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状况的报告.报告就世界经济、国际投资的最新情况、特点和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向好,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美国经济正在从2005年的低谷中恢复,日本经济经历了金融领域的重大调整之后,也正在显示出较好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日本经济的生机重现将对世界经济、贸易及投资产生较大影响。据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公布的“2005年世界贸易形势与2006年前景”报告认为,尽管2006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最终的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达到3.5%,贸易增长则可达到7%。从年初的形势来看,今年全球的投资形势看好,但消费和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特别是欧洲地区。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资金形势普遍有所好转,股市行情看涨,这些因素预示着人们期待已久的欧洲投资将会出现复苏,从而会刺激更大范围的经济增长。2006年美国经济的增长可能会略低于2005年的水平,不过仍可达到3%到3.5%的水平,高于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增速。如果今年上半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加速,发展中地区也保持去年的高增长,那么2006年全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会达到3.5%,略高于2005年3.3%的水平。如果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欧盟经济增长)有所加快,那么世界贸易也会从中受益,全年贸易增幅可能会达到7%,高于去年的6%。  相似文献   

18.
一、世界经济仍将维持双速复苏,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分化明显 与去年5%的增速相比,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趋缓,且仍呈双速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4.4%,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增长2.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相对强劲,增长6.5%。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增幅略高于趋势水平,但整体表现依然缓慢,且不稳定和不平衡。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将延续这种态势,缓慢复苏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下行风险继续困扰着世界经济。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推动对外经济贸易继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世界经济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各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刺激、库存回补以及金融市场改善三大因素推动下,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了衰退,特别是在2010年第一季度,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以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较快回升,经济复苏的趋势进一步确立,标志着世界经济普遍进入复苏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