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道德基础."信任失范"与"信任缺失"已威胁到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在众多的诚信问题中,政府由于处于特殊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决定了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核心和基础.因此,要构建诚信社会必先构建诚信政府.文章在对政府诚信行为主体进行假设的基础上,从委托代理理论入手,就成本收益、信息经济、产权归属等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以控制理论为指导,提出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人格信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积极理性地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时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表现及危害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各种原因,应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构建的目标及实施策略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诚信财贸素养教育进行了重新解读,将诚信素养教育赋予了新的理论层次,即公民层次、价值观层次和社会层次.在新的理论内涵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效果有待提高,于是,笔者大胆创新,将体验式教育融入到素养教育过程中去,把诚信素养教育形式从三个阶段延展为六个阶段,从而有助于诚信素养的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曾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也是誉满全球的信义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标准,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颂。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诚信缺失十分严重,特别存在于大学生当中,具体表现为学业诚信、就业诚信和生活诚信的缺失,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更有自身的。针对其原因对症下药,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举措、诚信理念的"内化"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来探讨加强诚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保险市场缺乏诚信的现状,提出"如何构建保险市场诚信制度"的命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引出"保险诚信制度是博弈重复进行的、共有信念的和自我维系的系统"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社会心理等一些不可观测因素作为嵌入性制度约束条件纳入到保险诚信的重复博弈中.从政府干预经济、产权制度、文化变迁和制度变迁等理论视角出发,提出构建保险诚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文章从就业前、就业后两阶段阐述大学生就业失信现状,通过大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五个方面分析产生就业失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呼吁社会营造诚信为本的氛围,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7.
罗莉  李晓燕 《企业家天地》2010,(12):163-164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而对于即将投身商海的经贸类学生来说,诚信更是立身之本,谋事之基,发展之源.然而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行为匮乏的问题.本文将从诚信素质培养接受规律的角度,深化诚信素质的实践教育,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措施,以期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诚信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而"以诚为本"对于当前的国内上市公司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诚信对中国古代商业的积极影响入手,阐述了诚信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的五个方面的影响,希望能对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所谓廉洁教育,就是通过对公民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来营追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以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高校廉洁教育在大法上要建立健全廉洁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区分层次,各层次教育内容应有侧重,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特别是身边的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应准确把握教育的原则.从途径上讲,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校园文化、先进典型、社会实践、制度建设、中外廉洁文化遗产等在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如同动物一样,某种意义上保持适度距离往往相安无事。适应人性"恶"的一面,以法律信仰为基础的制度诚信和以基督教文化为基础的信仰诚信构成了西方陌生人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国古代熟人社会缺乏诚信生成土壤;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也存在着诚信不足问题。不能拔高和苛求人的道德要求,以人性及其文化的包容性为逻辑起点,构建适应人性"恶"的陌生人社会治理模式及其诚信机制。其中,法律信仰的制度诚信是关键。诚信关键不在于道德说教,而在于制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