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小沃森刚刚成为IBM销售副总裁,销售总经理伯肯斯托克提出辞职,原因是他的导师和小沃森是竞争对手,他确信小沃森主政后会把他挤垮。意外的是,小沃森对他笑着说:“如杲你有才华,就可以在我的领导下展现出来,在任何人的领导下!现在,如果你认为我不够公平,你可以辞职。但如果不是,你就应该留下来。”伯肯斯托克留下来了,并在后来为IBM立下了卓著功勋。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并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相似文献   

2.
暮鼓晨钟     
郑翼 《人力资源》2012,(4):90-91
提拔不讨人喜欢的人才IBM公司总裁小沃森用人的特点是"用人才不用奴才"。一天,一位中年人间进小沃森的办公室,大声嚷嚷道:"我还有什么盼头!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  相似文献   

3.
徐新 《秘书工作》2009,(10):38-38
有位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诸事不顺,非常迷茫,于是决定去寻找先知,问一问究竟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成功。他翻山越岭,开始了寻找先知的旅途。一天,他来到一条河边,见到一位垂钓的老翁,就走过去问:“老人家,成功是什么?”老人回答说:“对我来说,每天都钓到鱼,那就是成功了。”他渡过了河,又来到一片森林里,遇见一位猎人,就问他:“请问成功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11,(10):40-41
→这是IBM创始人之一小沃森的信念,小沃森还强调:“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忠实遵守这些信念。我相信: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随之而来的挑战,它就必须时刻准备着,在它的整个生命中改变自己的一切,除了这些信念之外。”  相似文献   

5.
书讯     
《中国企业家》2004,(1):152-152
当富有传奇色彩的IBM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之子小沃森提笔撰写本书时,他当时正担任IBM董事长。这本重要着作的主题清楚明了,诚挚坦率:所有伟大的企业机构都需要一套基本原则和信念,以指导他们顺利地度过繁荣时期和萧条岁月。一个公司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它是否能够“忠实地恪守”这些基本信念。小沃森认识到,有3个核心信念构建了公司成功的基础。它们是:  相似文献   

6.
《中外管理》2008,(6):61-61
格言背景 约翰·亨利·帕特森认为:“推销员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这句话影响了沃森父子两代人。 格言故事 1956年5月,老沃森正式将IBM交给小沃森经营。在管理上,小沃森深受父亲的影响,但又表现出反叛的一面,尤其是在用人之道上。  相似文献   

7.
美国IBM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公司,在这个公司,具有“野鸭精神”的人受到青睐和重用。公司总裁小托马斯·沃森把丹麦哲学家歌尔科加德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格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被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沃森强调,对于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的提升,我从不犹豫。我所寻找的就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一格、有点野性,以及直言不讳的人。他还说,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且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的工作就会处处顺利。沃森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员工创…  相似文献   

8.
陈嘉良是联邦快递的第一位华人总经理,也是这家美国公司的第一位华人副总裁,他在联邦快递十几年的奋斗中创下了好几个第一,在一次联邦快递公司中国员工的调查中,许多员工把陈嘉良的名字列入了自己“最崇拜的人”一栏,他成功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但他自己却说:“我其实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那么,他的魅力来自哪里?他有什么成功的诀窍?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本刊记者约访厦门市三航伟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贵宝女士,一向低调的林董事长却婉言谢绝了,她说:“我没有什么好写的,我的企业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与企业一同成长的基层员工,我应该让他们走到前台,多宣扬他们。人才是企业的的第一生产力。我惜才、爱才、造才,在三航伟业这个大家庭里,你能处处感受到人才的作用,我必须感恩重才,为人才创造成就事业的机会。”她指着身旁陪同采访的公司营销部经理林雪松说:“你们不要看他年纪轻轻,他可是我们公司的一员大将啊!”随后,林董事长兴致勃勃,如数家珍地跟记者们聊起了一个个活跃在生产管理—线的企业明星,向我们勾勒出一幅三航伟业的“群星谱”。  相似文献   

10.
“制造需要”的智雄井植智雄井植创办的三洋电器公司,是从一家生产自行车用电灯的小厂起步的。1947年,日本制造自行车灯的企业共有16家,但年总产量只有10万只。在这个小产品、小批量、小利润的行业里,大家都在勉强维持,有的已经在另谋出路,但智雄井植却不然。他认为:日本大众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而没有灯的自行车在晚上用很不方便。那么,为什么装有电灯的自行车却寥寥无几呢?就是因为价钱太贵,并非大家不想用。于是,他宣布:“我要‘制造需要’!我要创造一个光明灿烂的自行车灯的世界!”当时的业界既感到吃惊,又笑他愚蠢:“我们这样拼命,每…  相似文献   

11.
梁冬梅 《英才》2006,(6):87-88
“我的日益杰出让父亲寝食难安。他想让我当IBM的总裁,但他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聚光灯下得荣耀。所以他对我的态度十分矛盾。”在小托马斯·沃森的自传里, 述说了他与身为IBM创始人的父亲托马斯·沃森爱恨交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影响未来,影响社会,影响文化,越过商业。1962年,老沃森领导IBM时曾在学校做过一次演讲。他问:"1900年时期的全球25强公司发展到1962年,还有多少家仍是全球25强?"——2家!50年后,也就是2011年,如果我现在问大家:1962年的全球25强公司发展到今天,还有多少家仍是全球25强?你们猜结果是什么?是4家j正如你们看到的,成功是会在不经意间流失的。我为IBM工作30年,在这30年中,我从百年老店IBM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总结为三点——这些都是能够应用于商业领域的,非常实用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最好的产品     
《东方企业家》2009,(10):6-6
曾经和丁磊有过一次交流。谈到他认为自己成功的关键时,这个著名的IT人回答,不是什么技术的独到性,不是什么高深的数码战略分析,而是用了略带抒情的一句话:“就是我真心地运用当时能用的技术手段,去满足我的需求,满足我美好的愿望,然后我发觉,原来大家也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朱湘桂用人     
我需要更多的王志华王志华,原在建湖大理石厂是个美术工,此人善画,美工设计上有一套。一天,碰到森达集团董事长朱湘桂,王志华说:“我有绘画、美工的小特长,到森达干个临时工让你考验考验好吧?”朱湘桂说:“我们森达缺设计人才,你到我森达来,我把你当森达正式工...  相似文献   

15.
王勇 《中国企业家》2009,342(13):92-93
“可以这样理解:茁壮就是数字电视领域的微软。不过,我认为微软并不成功,所以未来茁壮不会像它那样发展。”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多半拙于言辞,茁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佳宏却是个例外。尽管公司看起来颇为“土气”,徐本人的穿着打扮也像极了广东大排档的青年掌柜,但仅凭见面的第一句话,他就成功地“雷”住了记者。当然,他没忘记补充一句:“我们没有微软那么大。”  相似文献   

16.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喜欢把成功和失败归结于命运的安排,什么是命运呢?我认为,命运只是一种机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次.我会见一位相士,他首先就看我手上的“生命线”.然后就讲起了我的命是富贵吉祥,又叮嘱我要重视什么,注意什。我故意把手抓紧握拳,叫他再看我的命运。他说:“命运就在你手中,我看不见。”对啊.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17.
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老托马斯·沃森为公司制定了“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主要包括: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如今,遍布全球的IBM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都是依靠IBM的管理技术,它是推动IBM发展的动力,而这些技术的发展与改革也离不开“沃森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2009,(21):76-76
宰予是孔子的弟子,平日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孔子甚为赏识,认为他将来会成大器。但不久,孔子几次发现他在白天睡大觉,孔子没说什么。渐渐地孔子发现了他恶习难改,仍在白天睡觉,故认为自己看错了人,叹息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责备他还有什么用呢?”又说:“以前我对于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如今我对于人,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宰予这个人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何木风 《乡镇论坛》2009,(36):44-45
从寥寥无几的正史记载来看,崇侯虎应该是纣王设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密探,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高原上的其他诸侯国。商朝实行分封制,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国,每一个国都设一个头,外环方国领导人称为“伯”,中环诸侯的领导人就称为“侯”。外环离中央比较远,所以许多“伯”都不是太老实,崇侯虎在陕西密切注意的一个“伯”是封地在岐山的周伯侯(姬)昌。此人就是后来被千古传颂的周文王。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用人问题。成功企业在人才任用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许多公司对员工都有这样的要求:个人志愿必须服从集团利益。然而,日本本田公司的用人策略则是“让员工感觉在为自己工作”。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说:“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工作”。他认为,“人们不愿为公司牺牲自己,他们来公司工作是来享受,本田公司要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予以区别对待,让喜爱钻研的人尽情研究发明创造。”这种为自己工作和在生活中得到享受的感觉导致了革新和创造,激发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本田公司创业不到半个世纪,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