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晁德仁简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省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20余幅选入全国美展,百余幅作品被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作品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新文艺大系》、《新中国美术50年》、《改革开放·中国美术30年》等画册、杂志,多次被全国各大报刊、专业刊物介绍。多幅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代表作品《迎春》被全国中小学、中等师范、大学美术教材作为范画选用,在纪念建国35周年时,4幅作品被选为全国纪念邮票出版发行。多次为全国重大活动创作作品。  相似文献   

2.
《发展》2008,(10):159-159
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在乡间,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3.
<正>赵丹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在建国初期时,他绝对是影视界天王级人物。他曾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艺术形象,代表作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鲜为人知的是,赵丹还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画家。1931年,他就进入刘海粟开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黄宾虹、潘天寿专攻山水画,其多幅作品被中国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4.
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赵希祥从一个摄影的门外汉成为一名技巧娴熟的摄影工作者.赵希祥深知,不进取者无所获,于是,他产生了新的事业萌动,那便是对摄影艺术的追求,而不是单纯的摄影技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赵希祥由此走上了真正的摄影艺术之路. 在《黑白瞬间——赵希祥摄影艺术展》的57幅作品中,黑白摄影作品占据了全部.生活是多彩的,而生命的本色却是黑与白.他认为,黑白摄影是许许多多摄影家内心里的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更是摄影家一种最淳朴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11,(12):60-61
王秋童又名王翰,香港水墨画家,作品经常被邀请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并多次获奖,在《美术报》、《大公报》、《文汇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中央日报》、《世界知识画报》、《美术》、《画廊》、《艺术界》、《美术向导》、《江苏画刊》、《美术观察》等几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6.
《走向世界》2013,(14):36-37
<正>《中国山水》周光平1987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美术设计系,199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摄影,2000年创办淄博信息工程学校摄影专业,2001年获淄博市首届文学艺术奖。《中国山水》这幅作品是一幅人体摄影,而人体摄影在当下已经是落伍的时髦,在题材上没有多少优势。但是,作品  相似文献   

7.
俞光祖 《发展》2012,(8):129
作品多次被刊物发表、收藏和入编。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首届中国百位著名书画家知识产权文化题材作品展",作品被收藏,他本人被提名"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称号。在"2009画圣故里喜迎新春中国书画小品展"上荣获金奖,并入编《当代中国书画家小品经典博览》,已被永久收藏。入编《1978-2008当代书画艺术大赏画集》。作品入编"第三届加拿大中国诗书画大展"作品集。在汶川地震捐赠活动中,共捐画作近30幅。1979年参加了舞剧《丝路花雨》的舞美创作。2002年部分作  相似文献   

8.
刘永超,1977年出生,河南濮阳台前县人,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赵鸿甫教授,水彩画家,主编《美术鉴赏》《色彩艺术》《素描艺术》等多部高校教材。在《美术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全国艺术期刊、书籍或省级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艺术评论、作品等近百篇幅。  相似文献   

9.
杨志伟.四川射洪人.1973年参军.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及国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国政协办公厅、军事博物馆等收藏。作品曾被选作中央军委领导出访的礼品。应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邀请,于1998年6月在英国举办个人画展,其传略和作品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书画家墨宝收藏指南》、《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陕西书画名人一百家》、《中国军旅画家作品集》。出版有《军旅画家杨志伟作品选》、《杨志伟作品》、《杨志伟画集》等。被多家报刊、杂志介绍评论。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陕西卫视、西安电视台以《军旅画家兄弟》、《军旅画家杨志伟》、《杨志伟和他的中国画》为专题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0.
吴宝席  郑怡 《中国西部》2014,(32):81-83
<正>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周"活动中,德育处和校团委联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我从班级同学交上来的二十幅作品中精选了八幅,让文艺委员张贴在了后墙上的"文艺园地"栏内。一天中午课间操后,文艺委员气喘吁吁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班主任,咱班后墙上的美术作品不知被谁给污染和弄破啦,您去看看吧。"我快速来到教室,发现作品被溅上了墨水,其中三幅还被划  相似文献   

11.
高2米、宽5米的大型历史文献油画《世纪大典》经过作者近两年艰辛的创作,即将与世人见面。《世纪大典》取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暨中华各族儿女豪情满怀跨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描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时的情景。《世纪大典》是继油画《开国大典》之后的又一幅历史巨幅画卷,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指定典藏,并与《开国大典》成为共和国重大历史盛典写照的姊妹篇。《世纪大典》的作者王建顺系海南军区政治部美术创作员,他曾在一年时间内创作出《还愿》、《国殇》两幅历史文献油画…  相似文献   

12.
丁宁 《走向世界》2015,(3):82-84
商扬,副研究员,现任山东省艺术摄影学会副秘书长、齐鲁摄影学会理事、济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自1981年以来一直从事职工群众文化指导、辅导工作,组织美术、书法、摄影等展览近50余次;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千余幅,并多次获奖;本人词条编录入中国摄影家大字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和中华优秀人物大典;2001年被山东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2002年被山东省文联授予文艺采风、文艺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14被授予齐鲁文化之星并获泉城文艺奖。商扬第一次拍照,是从朋友那里借了一台相机。没有任何摄影经验,没用任何摄影技巧,轻轻一按,他生于斯长于斯的熟悉场景便定格了下来。他说从此之后便喜欢上了摄影。后来参加工作,商扬被分配到当时的济南工人文化宫美术摄影组,便有了自己的相机。特别是,当自己的摄影爱好与工作范围契合在一起的时候,商扬便在摄影路上越走越远了。  相似文献   

13.
焦志红,1968年生于河南许昌,现供职平煤一矿工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曾潜心研摹宋元人作品,风格苍翠郁绿、古朴厚重、传统形式与现代构成并蓄。2005年,焦志红的《矿工兄弟》入选河南省第四届中国画艺术展、《万壑树声满》获首届全国环保美术书法摄影展"光大环保杯"、《阳光》获河南省大象文艺奖三等奖;2006年,他的作品《花鸟》参与河南省著名国画家邀请展、《墨浮佳气动》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院收藏;同年12月其作品参加"煤黑扬杯"晋京展;2007年,他的《出山》获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太行峡谷》入展全国第二届职工艺术节"璐安环能杯"美术书法展、《岩壑清音图》获得河南省第六届中国画艺术展获奖作品、《清秋鸣泉》获得河南省"和谐中原"书法美术摄影展一等奖、《深山鸣泉》获得全国第二届"嵩阳杯"书画作品展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李月辉 《魅力中国》2010,(9X):189-190
蒋兆和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大师,他的伟大作品《流民图》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作的最富震撼力的艺术作品之一,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他以水墨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以"为人生而艺术"为信念,坚持"为民写真"的艺术道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感觉感受生活,关怀人情,为人们留下了一幅幅真实耐人寻味的作品以及他崇高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郝聪 《走向世界》2016,(5):98-99
[谢玉强]笔名:谢京昆、若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国画家》、《美术大观》等报刊杂志并被海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相似文献   

16.
欧大雄同志创作的《郑介民军统生涯》《独脚将军陈策传》两部长篇传记文学,在热岛琼崖引起注目和反响,中央电视台等十几家报、台作了介绍或连载.笔者读了他的作品及未出版的十五集电视连续剧《郑氏三兄弟》,被鲜为人知珍闻及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语言所吸引,不禁慕名去走访了他.中等身材,结实有力,林彬有礼,颇有学者风度的欧副局长正在办公室伏案修改第三本书《战犯的归宿》(暂名).墙上挂着二幅书法名家送给他的条幅:“放怀楚乐吴山外,得书磨诗晋帖间”,“见素抱朴”.这不正是他执著追求和性格的写照吗.他谈吐不凡.亮闪闪的眼镜里镶嵌着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今年才四十一岁.就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及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2011,(13):60-61
王秋童又名王翰,香港水墨画家,作品经常被邀请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并多次获奖,在《美术报》、《大公报》、《文汇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中央日报》、《世界知识画报》、《美术》、《画廊》、《艺术界》、《美术向导》、《江苏画刊》、《美术观察》等几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文汇报》曾作两次整版报道;日本航空双月刊《DISCOVERY》,1994年6、7月号曾作专题介绍;2006年7月份台湾《新生报》整版报道。  相似文献   

18.
崔振杰 《走向世界》2015,(15):92-93
孙小光1971年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师从李魁正先生,现供职垦利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作品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在《艺术》、《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美术大观》等各类专业刊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件。2014年其画作《素晖含秋》在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斩获银奖。  相似文献   

19.
姜洁 《东北之窗》2015,(2):32-34
彭水滨简介:1952年生于大连,祖籍山东平度,现为辽宁美协会员。曾拜师著名花鸟画家陈雪薇女士专习工笔花鸟,作品多次代表大连市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有多幅作品获奖,作品《雨林畅曲》参加中国首届扇面画展获二等奖,《洁来洁去又一春》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50周年和平友好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秋恋》获中国第三届小百花书画大赛银牌奖,《醉秋》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协、摄协及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1999迎澳门回归绘画、摄影大赛,获优秀奖。《窥》在大连第一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受到好评,并取得了很好的拍卖成果。2000年4月与陈雪薇女士在纽约成功举办师生联展,有多幅作品被日本、美国、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友好收藏。并有多幅作品被选入中国美术家艺术成就优选化库并出版个人专集。  相似文献   

20.
王璐 《首都经济》2014,(12):76-81
2004年的一天,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壶口瀑布》专题片,当看到苍茫厚重、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画面时,电视机前的一位画家久久不能平静,创作的欲望澎湃而出,从晚上11点到凌晨2点,他挥毫泼墨创作出了第一幅黄河作品,从此他开始了用生命演绎黄河之水的创作之路,他就是被称为"黄河之子"的画家徐惠君。 深秋的北京,雾霾渐渐散去的午后,柔暖的阳光混合着飞扬的尘土氤氲开来。记者在一处繁华中独取静谧的木屋中见到了徐惠君。出现在眼前的徐惠君几乎完全贴合想象中的青年艺术家的形象,清瘦高挑,优雅沉静,身着宽松的大红色亚麻裤和随意挽起的小辫儿正经是艺术家的范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