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最新进展与变化,并对合并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予以预期。新版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合并准则中关于分次购并、与合并有关的费用、合并日所确定的或有对价以及非控制性权益的取得和处置等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并未采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完全商誉法。笔者认为,在母公司观和主体观的概念之争没有明晰之前,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之难题没有解决之前,完全商誉法不会进入合并会计框架。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合并浪潮的高涨.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已成为会计实务和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 ,国际会计准则和修订后的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规定的比较,指出我国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正向国际靠拢.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合并浪潮的高涨,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已成为会计实务和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和修订后的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规定的比较,指出我国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正向国际靠拢.  相似文献   

4.
杜潇 《电子财会》2004,(5):47-50
对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重大修改是近期财务会计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先是美国FASB在2001年7月1日推出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141号——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142号——商誉与其它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随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此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的定义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商誉排除在外,而我国会计准则则包括商誉。但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中,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也就是说国际会计准则实际上也认为商誉是可以确认的,美国正在修订中的无形资产准则则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商誉问题在会计界一直吸引着各方的注意。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企业合并的风起云涌,商誉再次成为各国会计界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有关商誉会计的准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方向,评述了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商誉会计准则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崔友荣 《会计之友》2008,(18):95-96
商誉问题在会计界一直吸引着各方的注意.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企业合并的风起云涌,商誉再次成为各国会计界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有关商誉会计的准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方向,评述了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商誉会计准则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1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同时发布两项财务会计准则,即第141号《企业合并》和第142号《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其中,《企业合并》准则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会计上备受争议的权益结合法,要求所有企业合并事件都必须要采用购买法;《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准则的核心是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变化,改变了商誉必须摊销计入费用的规定,允许企业每年进行价值测  相似文献   

9.
马可 《新疆财会》2007,(2):68-69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从无形资产科目中分离出来、单独列示。由此可见,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笔者认为商誉不同于无形资产的区别丰要在于。无形资产可以完全辨认和量化,而商誉不可完全辨认和最化。  相似文献   

10.
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过程中由于支付的价差产生的一项特殊资产,对其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列报将对向利益相关者和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理论界对其进行的会计核算方法的谈论和实践一直也没有停息过.本文将从合并商誉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入手,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合并商誉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并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股权投资对资本市场、新兴行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甚至增强国际竞争力都非常重要。股权投资是会计计量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充满争议的领域,突出表现在股权投资取得成本的会计处理、股权投资的期末再计量与列报和商誉的期末重评价。文章聚焦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财务列报及其问题,探讨股权投资及其走势、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决策的关系、股权投资相关会计计量与问题和商誉确认与计量及问题,对股权投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和展望,并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企业合并准则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最新立场。文章就股权投资及其连带的商誉减值或摊销会计处理的分析,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和企业财务报告编制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合并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难点之一,而其中关于合并商誉的处理则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研究和争论较多的内容。随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7年12月发布修订后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1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SFAS141(R)),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8年1月发布了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概括介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会计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变化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状况,指出我国在制定有关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准则规范时应借鉴国外经验:一是在合并商誉初始确认和计量上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二是在合并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上应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方法;三是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合并会计的需要适时调整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金茹  邓昊宇 《财会月刊》2023,(15):105-110
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中进行规范,该准则于2006年颁布,实施16年以来未进行进一步修订。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16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多次涉及企业合并有关商誉实际业务的规范问题,证监会也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多次以监管文件等方式进行规范,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金融工具一系列准则的修订中也涉及对或有对价的确认。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案例详细分析实务中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而总结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进一步修订企业合并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知本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商誉的重要性日趋增加,如何对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对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美国、英国、日本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相继对商誉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推出了一套会计处理准则和应对方法。本文对以上国家和委员会的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可比性做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明辉 《四川会计》2001,(11):43-45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现象日益增多,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两种最主要的方法———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一直在会计界存在争议,特别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近年都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布了相应的公告,使得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特别是权益集合法的存废问题成为国内外会计界的热点。一、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的概念购买法基于假设: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即将企业合并视为一桩买卖。这一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资产并无区别,因此,应…  相似文献   

17.
由于商誉的高度不确定性,对商誉是否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已经明确了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要求企业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外购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是它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会计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括介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会计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变化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状况,指出我国在制定有关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准则规范时应借鉴国外经验:一是在合并商誉初始确认和计量上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二是在合并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上应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方法;三是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合并会计的需要适时调整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娟 《会计之友》2007,(8X):27-27,29
本文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从企业合并概念和范围的明确、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取舍、合并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合并商誉的处理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现行规范与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理论与运用中的差异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入手,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中采用的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进行了比较与思考,论述了目前在我国企业合并中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的合理性与缺陷,提出了我国应在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准则,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不应该在国际趋同的压力下一步到位直接取消权益结合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