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依法治区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把浦东建设成为法制严明、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明富裕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把党的主张通过立法的形式,化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准则,这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依法治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此,要认真分析妨碍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新世纪伊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两个“紧密结合”,揭示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明,二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是对党的十五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它把思想道德建设第一次提到了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上来,不仅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精神明建设,而且也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要旨,就在于强调法律制度在治理国家的各种手段中处于基础地位。它崇尚的就是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作用。因此,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是维护国家稳定,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转型时期我国人民选择了人类至今探索出的最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但是要真正地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这一伟大的治国方略却面临着许多问题。该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对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国家在立法、司法、行政等一切国家活动中,都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建设方针;必然要求各政党和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并  相似文献   

7.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这就需要转变若干观念,做到"八变":一、变单纯依靠个人权威为主要依靠法律权威在法治社会,宪法和法律是至高无  相似文献   

8.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工作方法及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标志着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保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三个方面的统一。党的领导并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制定法律依靠党,执行法律依靠党,依法治国的关键在党。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依法治国而不是用法治民。依法治国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护法五个方面的统一,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依法治国要把宣传、灌输法治观作为依法治国的手段,在全民的意识中树立法的绝对权威。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官。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而权力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只有治官才能治国。依法治国必须突出实现人民民主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力。人民民主选举领导者,是体现人民依法治国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而深刻地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毫无疑问,’这对于加强我国会计工作的“法治”和“德治”,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也有着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若实现依法治国,必须首先实现依法治农、依法治村。即应从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促进村民自我管理,并同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3.
刘爱军 《理论观察》2005,3(1):23-24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时期的基本治国方略。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健全立法,加强执法、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从严治党,从严治政。  相似文献   

14.
庄浩  王伟 《黑河学刊》2004,(5):74-7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以及全面展开和落实,行政程序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行政程序法的价值是多元的,并且具有不同的位级,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目前,我国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就在于控权和效率,但以控权为主。行政程序法的实现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应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的十五大郑重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治国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而要实现依法治国,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是抓好依法治权,即实现了权力的法治化。权力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的必备条件是以民主为基础、为前提的。没有民主、没有充分的民主、没有民主的彻底贯彻,是绝对不可能有法治。权力法治化的本质特征是法律支配权力。法律支配权力,即权力法治化,也就是法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含…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菲 《中国报道》2008,(1):26-29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大事。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要求在行政领域中实现行政法制化。行政法制化要求各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然而,乡镇政府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有时却往往是无法可依,与依法治国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加强乡镇政府行政职权的立法工作,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法律体系,让乡镇政府有法可依;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增强乡镇政权功能;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高乡镇政府行使职权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为党的十五大所确立。本丈试就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问题加以初步的探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深刻地、完整地阐明…  相似文献   

20.
浅析以德治     
罗琴 《魅力中国》2010,(6):63-63,61
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时候,我国不仅仅需要依法治国,也必须认识到以德治国的重要性,以德治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治国方略,不仅推进和加强了我国法制的建设,也更加注重了民主政治和民生问题,如何适时适度地以德治国,更好服务于社会,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