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中下游沿江八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长江中下游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质量大幅度提升,并且长江下游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均优于中游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则相反;(2)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在2012年之前基本处于失调状态,2012—2014年从低级向中级协调发展过渡,2014年之后长江下游城市处于良好、中级协调之间,长江中游城市均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我国国土整治立法工作,搞好长江上游的水源涵养保护,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确保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计委国土局于1986年初安排四川省国土局开展长江上游水源涵养保护立法研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在省人大、省政府的领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专家咨询论证后,提交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于1989年6月1日起施行,为治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法律依据.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一、开展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立法的必要性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从发源地到流入东海,经过18个省、市,流域面积达180万  相似文献   

3.
王贝  何蕾  汪文 《中国土地》2021,(4):46-48
长江沿线区域国土空间治理是特定背景下特定区域的空间治理规划.如何围绕国家宏观政策,统筹人口、生态、经济与空间资源,实现“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1]目标,是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规划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抓好旨在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全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七·五”林业科研结果表明,全省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坡耕地。鉴于目前贵州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还有不少农民尚未解决温饱这一实际,营建坡耕地防护林,应推行复合农林业,即在坡耕地上合理安排农、林、草、果、药种植。这样,不仅时效长,而且能使农民增收,从而有利于调动农民退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顾问》2011,(8):14-14
2011年6月,丰乐种业水稻品种“丰两优四号”被国家列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筛选试验对照品种,“丰两优香一号”被湖北省列为中稻区试的对照品种。今后审定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筛选试验新品种和湖北省中稻区试新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将分别以“丰两优四号”和“丰两优香一号”为标准,进行对比审定。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低丘型流域森林生态环境长期处于低劣化和低产化局面.“八五”期间通过对安徽区段的探讨,首先从宏观上突破了流域格局的传统认识,继而形成了新的试验布点研究体系。试点结果和效益分析表明,建立高效林农(副)复合体系是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并特别考虑到在低丘建立主导产业的前景与可能,为此提供了三类基础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草原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草原林业的概念从东南向西北,我国国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带(或区),东面一带是主要的农业区,分布有松辽、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和华南丘陵,林业生产与种植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受其影响和制约,可称之为“农区林业”或“平原林业”。中间一带多系山地,在国民经济中,农牧业均占有重要地位,是农牧结合区。由于地形复杂,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林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林业的主阵地,可称之为“山地林业”。西面一带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各年份平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在中低效率区间波动,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不均衡特征;(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邻近溢出效应的驱动下生态效率高—高集聚区域及低—低集聚区域分别由“双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单核集聚”、“多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双核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3)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类型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空间溢出效应在其演变过程中发挥着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应从建立各邻近市(州)间完备生态农业合作机制、政策联动机制及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支农政策等方面出发,提升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长江水灾的地质-生态环境背景,从全流域地质-生态环境整治着手,提出长江防灾兴利与长江上、中、下的治理途径,并阐述了三峡工程及洞庭湖对长江防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之滨,面积350多平万公里.在这块绿荫葱葱的大地上有一支特别活跃的“护农使者”.那就是黄州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夏之际的特大干旱造成长江中下游湖泊、江河水位急剧下降,不少湖泊水位跌至历史最低。受此影响,天然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对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造成  相似文献   

12.
徐创  仰协 《农村经济》2002,(1):50-51
在西部大开发中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根本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主要包括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就造林绿化来说 ,当前重点是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 ,总体上要实现两大目标 ,一是实现生态效益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既为全国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作贡献 ,又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二是实现经济效益 ,正如我州“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的要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原则 ,抓好退耕还林 (还草 )、天然林保护和“找钱林”基地的建设 ,努力将林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在西部实施“以粮食换林草”的计划 ,有计划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植树造林。中国西部发展论坛的专家认为 ,这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造福人类的一大创举 ,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国西部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也是气候上游区。近年一再发生的大洪水表明 ,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决定着当地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而且在保护全国生态平衡和中下游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过度耕种25度以上的坡耕地 ,以及在草原上超承载量地放牧 ,已经成为水土流失、草原沙化和荒漠化、自…  相似文献   

14.
<正> 长江河蟹是名贵的水产珍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长江中捕蟹是传统习惯,但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渔民不想捕捞,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河蟹量太少,捕捞即意味着亏本。历史上的1991年产量曾达11吨,至1996年降至5吨,去年仅0.8吨,今年却以“只”计算,渔民只能自动停产了。长江河蟹已经危在旦夕,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一遇旱灾,水产品批发价波动频繁 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至8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其中,淡水鱼养殖大省湖北、湖南及江西地区旱情严重,湖北千余座水库水位跌至“死水位”以下,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国土空间体系表述的形成脉络及内在逻辑,并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视角探讨国土空间治理的未来趋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具有“区域”和“要素”双重特性,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缺乏统筹问题。从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到国土空间体系的演变,实质上是不断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治理。在构建国土空间体系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治理既要聚焦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国土空间协调发展蓝图,又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做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统筹。研究结论:面向国土空间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未来应做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区域—要素”统筹治理。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土地期望价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土地期望价评估陈放鸣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白皮书中指出:“湿地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从全球的地质、生态变迁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直至人类对它的开发利用上看,开展对湿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湿地”的概念及其发生、发育与水的作用密...  相似文献   

1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孕育,在湖泊繁衍,在江苏勃发,在湖北鹊起。“横行”的河蟹,注定“叱咤”于“江”“湖”。短短数年,发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虾”风“蟹”雨迅速席卷全国,叹为观止。其间,湖北和江苏分别擎起小龙虾和河蟹的大旗,各领风骚。从不见经传到行业第一,湖北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将“中国小龙虾”收入囊中。如今,不甘人后的湖北又踌躇满志,开始“叫板”多年稳居河蟹“老大”的江苏“阳澄湖”。  相似文献   

19.
近期,农业部与长江中下游五省政府联合启动了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修复活动,放流青、草、鲢、鳙等经济鱼类约13亿尾。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非凡。“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初步形成了生态修复新格局。在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重要生态区域,以及围绕自然保护地建设,我国开展了大量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效改善了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重要生态区的保护修复以及自然保护地建设?今年全_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