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思远  张玉 《企业家信息》2012,(12):116-118
美国MBA教育历史十分悠久,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享有良好声誉。大约在一百年以前,美国一些大学就开始创建MBA项目,出发点是根据市场需要,为工商界培养高层次的经理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代,美国MBA教育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和发展,从而真正建立了当今美国MBA培养模式的基础。中国MBA作为后起之秀,中美MB...  相似文献   

2.
中、外MBA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BA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在我国,MBA教育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各方面改革事业的要求,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MBA教育已经深入到我国各个方面,在我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就是对中、外MBA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希望MBA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MBA教育相比,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是新生事物。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以及美国高技术方向MBA的培养模式,探讨我国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技术管理教育项目迅速发展起来。1994年出现“技术MBA”的学位教育,1995年出现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专长的“技术:MBA”排名。美国技术MBA教育发展迅速,排名前50位的大学纷纷开设了以高科技企业管理为背景的专门方向,许多开设了技术MBA项目。在一般管理才能的培养方面,技术MBA与普通MBA相同,两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人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MBA自1908年诞生于美国哈佛商学院以来,至今已有百年所史,而中国引进MBA只有二十多年.中国传统的管理遵循"天不变道亦不变,力求组织和社会的稳定,秉承全局为重,中庸适度、求同存异,这种思想在开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创新动力,最终束缚民族企业的发展.美国开展MBA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战型管理人才,这一目标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契俣引进MBA教育,带给中国管理者的不仅仅是创新型的管理知识.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它革新了企业的管理思维优化了管理效益,但中国MBA教育任重道远,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系列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MBA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调整转型期。本文就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应如何把握住这一历史转折时刻进行分析与探索。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面临的环境特点入手,以内蒙古财经大学开展MBA教育项目的实际情况为案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的环境特点以及借鉴内蒙古财经大学开展MBA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企业中高层财会管理人员,在掌握财会专业知识的同时,现代管理技能也是自身素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现代管理教育,如MBA教育,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还是非理性的追捧?本期将以MBA为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精英的旅程     
吴菁 《中国企业家》2011,(11):I0018-I0019
中国的MBA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对这个学位和这种教育模式的意义所知甚允正如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纯均教授最近在清华MBA教育20周年庆典上所说的:“不仅社会上对MBA教育缺乏了解,弄不清MBA和那个‘打篮球的NBA’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中国MBA教育要向前发展,所面临的首先是观念的制约。谈到观念,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认识MBA教育?我们看到,有的学校及其商学院把MBA教育视为创收项目、摇钱树,这些显然都不是对MBA教育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早期被神化,后期被异化,MBA毕业生和企业之间,似乎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有人说鹏A毕业生眼高手低,也有人说是企业不懂得怎样使用。孰是孰非?在MBA学员们看来,MBA教育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又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MBA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了,在这期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的管理人才,他们中间有一些在事业上还是非常有成就的。我认为中国的MBA教育,成绩还是主要的。中国未来MBA发展的前景是乐观。这个乐观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已经摸索出来一些在中国办MBA的经验,就是说除了按照国际规范的MBA教学方式来培养MBA学生以外,我们也结合中国自己的许多实际情况来培养中国所需要的MBA企业管理人才,而且从我们的情况来看,我们毕业的学员,在企业里面是供不应求的。  相似文献   

12.
MBA在中国     
前言我们需要MBA,我们更需要精品MBA。MBA不是品牌,精品MBA才是名牌。是狮子,就要站在狮子的行列。蹒跚学步的婴儿当然与青壮年不在一条起跑线。我们需要MBA,我们更需要精品MBA。从清华大学的一则广告语里感悟出什幺?闭上眼睛想……美国哈佛商学院1908年首创MBA教育。在中国发端于二十世纪的80年代,1984年,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与美国、  相似文献   

13.
李从东 《中国企业家》2011,(11):I0002-I0003
MBA教育是现代商科教育的主体。截至2011年,中国本土MBA教育历经了20年的蓬勃发展。在这20年里,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发展造就了巨大的用人空间。从1991年的9所试点院校,  相似文献   

14.
MBA即为工商管理硕士,是一种源自于欧美国家的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硕士学位。MBA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所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职业经理人。MBA是商业界普遍认为的跻身于管理阶层的基础。通过MBA教育,学习者能够掌握生产、财务、营销、法律法规等诸多学科知识与管理技能。  相似文献   

15.
胡珊 《企业文化》2005,(9):10-12
MBA 教育不仅能给个人带来新的视野与思维方式,也为职业经理人带来诸多发展空间。在国外,知名MBA学校的学历已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是通往上流社会的一块敲门砖。在中国,这几年MBA的热潮也正一浪高过一浪。据悉,今年中国几大知  相似文献   

16.
MBA教育前几年在中国盛极一时,成为许多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近年,对国内MBA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却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它至少表明了国人对“舶来品”的认识开始走向理性、成熟,对其认知在不断加深,对其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我作为一名接受过MBA教育,有着八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过来人,想就MBA教育背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影响将自己的体会与朋友们分享,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MBA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以服务质量提升为基础的品牌化发展是我国MBA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MBA教育主要通过从多渠道沟通、凸显课程特色、多种形式的师资开发和培养、职业发展帮助和参与MBA认证等各个方面,对学生接受教育服务过程的每个接触瞬间进行卓越的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较成功地塑造自己MBA教育品牌。本文还建议各个高校应通过准确定位、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差异化等方式经营品牌,各自走出一条MBA教育发展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类商业性质的职业训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商学院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职业素质的良好平台,是MBA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我国MBA教育改革是一种内生式改革,即以自主招生为导向,以抢夺生源、寻求发展为驱动,不懈追求教育服务质量改善和品牌创新.MBA教育是整体性的项目,其品牌构建的根基在于MBA教育流程中教职员工与学员相互服务接触点上,是否能为学员带来充分的服务感受,使MBA教育物超所值.本文认为MBA教育品牌建设及其竞争力提升,关键是要扎实做好接触点上的服务创新,给学员带来真真切切的价值增值,还要做好MBA教育品牌形式特色,定位准确、差异化和形象设计,扩大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MBA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使命,也是社会企业模式的一种.MBA教育是应用商业手段于学校这个非营利机构,以便有效地为社会持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服务.此外,东西方都在金融危机后重新思索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决定了MBA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钱伟长院士的"教学改革思想"为要培养能融合"企业经济利益、社会人文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和"东西方管理"的跨学科与全面发展商业管理与领袖人才的MBA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和而不同"的"东西融合"与"企业利益、社会人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全人教育MBA教育模式",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MBA全称为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即为工商管理学硕士。MBA是欧美国家一种专门培养企业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它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目前,MBA已经被国内外各界普遍认为是踏入企业高层管理的敲门砖。MBA最早起源于美国,1881年美国费城一位富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