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2年,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近14年来的首次年度逆差,国际收支由一向保持的“双顺差”转向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国际收支新格局产生的原因既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的周期性因素,也包括一些结构性因素。2013年,在内外部环境充满变数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变化,可能造成中国资本账户逆差的收缩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2.
金融     
《国际商务财会》2013,(5):92-92
外汇局: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2013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双顺差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3年来除98年了,我国国际收支都保持“双顺差”这个特点。在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的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快速的增长,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但是长期的双顺差也说明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连续保持双顺差(1998年除外)。本文从1994.2006年我国历年双顺差金额和经常账户的顺差构成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是储蓄相时过剩、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于我国吸引外商投资规模和汇率变动分别造成了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应对双顺差应扩大内需,减少储蓄;提高国内储蓄利用效率;增加进口,减少对资本流出的限制;转变利用外资观念,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近几年,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现象,这对我国国内经济正常运转和与国外的经济交往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2日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据。统计显示,虽然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但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依然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772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1%;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9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537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收支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这一特征近年表现尤其明显.2001、2002年国际收支总顺差分别为522亿美元、677亿美元.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实现顺差527亿美元,外汇储备也因而快速增长,2003年底达到了4033亿美元.到了2004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2月24日发布的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实现了经常项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初步预计经常项目顺差约70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约112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约25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在9月底已超过5000亿美元,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6099.32亿美元(详见表1).  相似文献   

8.
吴丹丹 《商》2014,(39):155-155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国内经济的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不平衡体现出高度一致性,高储蓄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资本的流入与流出不协调使得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在增加,外贸结构长期调整滞后使得顺差加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我国涉外经济平稳发展,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11年增长6%。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初步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3%,仍保持在国际认可的合理范围之内;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主要是非直接投资项目逆差较大,反映了境内主体境外  相似文献   

10.
王夏 《市场论坛》2009,(2):41-43
文章介绍了西方古典经济学对当代国际收支问题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国际收支方面的启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但总顺差的增速有所减缓,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对我国应采取如何的措施来调整我国国际收支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