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革命思想或批判意识是马克思学说的灵魂。宗教批判作为其他一切批判的基础,在马克思思想中有着令人瞩目的影响力。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起源、宗教的发展规律和宗教的作用等一系列的论述,表明了其批判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学术界中,现代性是作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现代性内涵的界定以及如何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如配第、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人物。马克思从劳动理论、价值理论等方面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其科学的合理的内容予以了肯定,也批判了它们的不足和缺陷,在这些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进行简要分析,认为虽然马克思不曾提出“现代化”这一概念,但是从其思想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其包含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通过对俄国具体国情的分析,为东方国家指出了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直接通过发展自身的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生产;马克思预见了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马克思关于超越时空的生态理论认为,人们在未来的自由联合体社会将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的当代价值,最重要是在于马克思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立足点的批判模式,与以往的观念意识形态的现代性批判有着根本的区别.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弊端和缺陷,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改进和完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揭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谲秘,探求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秘妙,马克思于1858年写作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在其出版时为之写作《序言》。在《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理作出真释,并抉示出自身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与过程。通过对《序言》内容的探赜发现,其中包含着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研究动因的生成、研究基础的具备、研究任务的确立、研究态度的秉承、研究成果的运用等,其共同构成马克思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当前,对其条分缕析,并引以为鉴,将使我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集中而直接地以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及其现实社会根源深入进行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就使得马克思真正克服和超越了黑格尔哲学和传统本体论,创建了一种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提出了著名的五段论来否定社会历史规律,歪曲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宿命论式的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种种非难。本文主要以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以及马克思的相关著述为文本依据,试图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出发,分析波普尔观点的错误和局限性,进而展现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1844年初恩格斯发表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简称《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被马克思称为"天才大纲",它直接促发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思考、研究和写作。恩格斯对国民经济学"原本"的批判性研究,直接促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从对政治经济学"副本"的批判研究,转向了对政治经济学"原本"的批判研究。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出发撰写的《大纲》,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变革进程。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及其手稿中,可以看到恩格斯"天才大纲"的直接促发作用。从《大纲》到《资本论》一直升华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活的灵魂:人民的立场、科学的实践观、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系统批判时期是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思考人的生命活动状况的成熟阶段。马克思通过对现代社会的资本运动规律的探索,解开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将批判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最深层次,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生命关怀的深刻性。联系当代中国的现实,笔者认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对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本体论的根本特征,在于把抽象的实体作为现实世界的根基,因此,神学本体论必然是其合乎逻辑的完成形态。针对这种状况,现代哲学发生了深刻的本体论变革。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深刻的一致性——拒斥异化形态的本体论;马克思哲学又有其独特的关怀——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解放作为本体论承诺。 相似文献
13.
传统学界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存在理解不足的现象.实际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是深刻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的,且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根基是隐性的社会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领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初次分析,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分裂的观点是赞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经济学规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不自觉接受的.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构建了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到第二、三笔记本,马克思的视野发生了改变,开始不自觉地从客观逻辑分析市民社会,将劳动概念的理解和分工概念结合起来,将异化理论和客观逻辑结合起来.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现实意义是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拜物教的批判源流中,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研究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拜物教批判面向现实的这一路径。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嬗变中,卢卡奇借助韦伯合理化理论开辟了面向现实的意识形态批判视域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具理性批判、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学批判、数字化时代的拜物教批判等,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逐渐偏离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加以各种抽象的哲学形式分析。了解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为21世纪演进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研究视野和更新的问题视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自信思想,它提出理论自信科学来源、理论自信的特征以及实现理论自信的方法。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重要命题,因此,重温《<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理论自信的思想对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如配第、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人物。马克思从劳动理论、价值理论等方面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其科学的合理的内容予以了肯定,也批判了它们的不足和缺陷,在这些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中,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所承认的经济事实出发,揭露了国民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马克思阐述的七个矛盾分别从劳动观、分配观和需要观三个方面批判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论证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伪科学性,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全面、客观地对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评价,力图厘清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期更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问题在我国一直是重要话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派宣扬的"平等的权利"和"公平分配"等错误言论,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要遵循均衡原则,收入分配要合理化,资源分配要有针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