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的二元经济明显,城乡差距在经济增长中呈现加大的趋势,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以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华新 《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7,(2):41-45
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的长效机制,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下辖四县一区一市。人口281.75万,其中农村人口210.21万。贫困人口78063人。截至2007年12月底,该市已审批确定、发证到户的农村低保对象23525户、58366人,占农村人口的2.78%,占农村贫困人口的74.77%,比去年底全市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57282人略有增加。该市7至12月共发放农村低保对象生活保障资金804.63万元,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实施贫困山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使农村弱势群体尽快走出困境,是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以神农架林区为例谈谈贫困山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建省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于200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福建省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经过一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前,西部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中还存有救助理念"扭曲"、资金"瓶颈"下的救助行为"异化"和制度设计"缺陷"等方面的偏差,根源归结于制度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为:从社会救助价值理念重塑、公共资源配置、救助服务递送体系完善以及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整体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始终把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并且就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自治区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办法》。对维护我区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惠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还存在着城乡分割、法律制度和组织保障缺乏、资金不足、标准确定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制度效应的发挥.城乡统一、立法保障是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长远目标,而现阶段,需要通过完善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提高这项制度时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和医疗保险正在进入城乡统筹阶段,相比之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略显缓慢。特别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步晚、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乡低保制度差距比较大,河北省目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河北省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现状,对其城乡差距、实现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公共管理的内容之一,其公共性面临危机,通过分析该领域公共性的表现,阐述了公共性流失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一些措施,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好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建立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各地的实施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线”。赤峰市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从1997年起率先在市辖三区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至1999年5月,全市12个旗县区已全部建立并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年来,共计发放保障金1132万元, 相似文献
16.
范树予 《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8,(4)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问题,占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最多的我国广大农村一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偏低,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河南省渑池县近年来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2005年10月开始实施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又一力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逐渐完善的同时,遇到了诸如低保标准整体偏低且结构单一、低保标准调整不够科学、低保家庭收入审核难度大等难题。文章在充分借鉴国外社会救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走出困境的具有可行性的出路,即科学制定多元弹性标准,分类施保;健全就业促进制度等。在建立各专项救助的基础上,构建综合的“大低保”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7,(1):117-120
为切实保障农村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黑龙江省从2004年起,在四个免征农业税试点县开展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2005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且财力比较困难的绥化市所辖的10个县(市)。2006年7月1日起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在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下,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72.7万农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相似文献
19.
林晓洁 《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5,(4):34-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大概有1.2亿左右农民工进城,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伴随着身份差别的是他们和城市居民的待遇差别、社会活动权利差别等,使得他们成为城市的“边缘人”。虽然政府越发地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比如全国许多城市已经为辖区范围内工作的外来农民工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从2000年深圳“非本市户籍员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和2002年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到2004年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再到2005年吉林省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于一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但奇怪的是,作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把外来农民工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