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要地阐述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理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系统研究了浙江省各地级市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发现1998—2008年浙江11个地级城市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杭州、宁波、金华、绍兴、温州、嘉兴、台州、舟山、湖州、衢州、丽水。并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单个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市的技术效率差异明显,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技术效率远高于丽水、衢州;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浙江省各地区的支柱产业;资本投入对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存在着粗放投入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3.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的是北上广三个城市经济密度的研究。通过比对三个城市的年GDP、人均GDP、人口、面积等数据,从横向以及纵向分析了三个城市的发展经济密度。从各项数据表明,人口、地理位置、地方政策等因素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也提到了一些对于现在城市的发展的一些建议,如利用发达城市带动周边落后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正交函数在区域经济时空演变中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河南省1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以该省1998-2007年各县逐年人均GDP数据为测度指标,尝试采用在气象学中已被广泛应用的自然正交函数(EOF)方法把人均GDP距平阵正交分解为空间甬数场及时间函数.结果表明:EOF方法不仅可以描述整个研究时段内区域经济分异的整体格局,而且可以反映某一区域经济分异格局所占的比重以及该分异格局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特征,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EOF方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园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着很强增长潜力的经济模式,对科技园区的研究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建立科技园区的历史不长,我国不少学者也取得了研究成果,对科技园区的发展理论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园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着很强增长潜力的经济模式,对科技园区的研究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建立科技园区的历史不长,我国不少学者也取得了研究成果,对科技园区的发展理论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人均海洋产值和海岸线经济密度的核密度函数模型与基尼系数,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为例,利用2000—2012年的数据描绘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趋势与规律,并利用基尼系数对其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核密度函数分解得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是呈单峰分布的,在人均海洋产值年度差异分解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均值效应,多年平均值为88.79%,其次是方差效应,多年平均值为11.21%;在海岸线经济密度年度差异分解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均值效应,多年平均值为86.91%,其次为方差效应,多年平均值为13.09%,由此可见,均值效应与年度差异分布总效应的方向基本相同。通过基尼系数,从空间维度评价不同年度的空间差异,并通过基尼系数差值与方差效应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全面刻画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分配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表明,农民收入分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问是互相影响的。即在经济发展早期,收入分配不均等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当经济发展进入后期,收入分配不均等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此时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缩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令世界震惊,投资的不断增加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也具有经济发展的指向作用。中国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高—高类型区集中分布在京津冀、辽中南和长三角地区。投资飞地在中国很难形成,仅有重庆和兰州。此外,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11年中国地级市(州、盟)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比其他模型的分析结果更可靠。国内投资、FDI、土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国内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力最大,其次为劳动力投入,最弱为土地投入。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联耦合——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经济与环境两个子系统的关联耦合。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构建了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规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耦合的要素与时序规律。 相似文献
15.
运用1995~2008年的数据,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等对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用电量、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农民家庭平均每户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原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政府应该通过明确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据2003-2008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基于GRD经济贡献度测算模型,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占到了绝对的比重,连续五年保持在80%以上;自2004--2008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对浙江工业经济总产值的年均贡献率为81.61%,说明了中小企业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贡献度之大是目前省内的大型企业所无法比拟的,显示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7.
税收与收入分配:基于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税收分配作用的不同理解和看法导致了税制设计方案的差异。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累进综合个人所得税在发展中国家里面临着更高的管理成本、遵从成本、经济效率成本和政治成本,因而可能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最优策略。对于中国而言,未来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在合理确定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税负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纳税人家庭人口数量及就业状况对费用减除标准加以细分。在商品税方面,对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将更多奢侈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并对与低收入群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免征营业税。 相似文献
18.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基尼系数人均人力资本的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所有省区 (除西藏外) 1997-2006年人均人力资本和人均GDP增长率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引入基尼系教人均人力资本,采用 Panel Data 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基于基尼系数的人均人力资本具有基尼系数的性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人力资本边际报酬远高于东部地区,且仍处在收益远高于成本的初级阶段,这是造成地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人均人力资本的积累,为中部和西部地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制定有效的进人用人机制,这将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微观模拟的研究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供了一个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模型通过收入调整、收入时化和税收制度实施更新微观个体的收入状态,通过对微观个体收入状态的统计估算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应用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微观数据,我们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谩计基本满足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税负公平原则;尽管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没有起到明显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税收制度调控居民收入分配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