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政策     
6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下发《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取除定金外的其他商品房预售资金,并对预售资金的监管、支取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近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开展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差别化用地政策调研的通知》,旨在了解掌握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总体情况,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用地基本情况,系统总结土地差别化管理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改造中常见的安置补偿方式产权置换、货币补偿等,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给予较多补偿,但在长期稳定地保障失地村民生产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弊端。为此,一些城市开始探索新的安置补偿方式——为村集体保留产业用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地方。为深入研究这种安置方式实施情况,本文在对多个城市保留产业用地政策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对烽火村和白桥村保留产业用地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调研。分析后发现,武汉市保留产业用地政策在留地比例、供地方式、用地选址落实和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多管齐下完善这一政策。相关政策启示包括: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及配套法律法规、有选择性地推行保留产业用地政策和调整留用地收益分配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的使用和管理问题逐渐显露,各地方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用以规范用地秩序。为探究这些规范用地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以广州某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了调研,问卷涉及规范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留用地划拨政策、征地及补偿政策、违法用地整治等。调研结果显示这些措施的执行效果虽然良好,但也存在诸如执行力度不够、基层民众认知度不足等问题,应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政策措施按程序执行。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未利用地资源优势,进一步严格落实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国土资源部经过多次调研已将鄂尔多斯市初步选定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之一。为了争取鄂尔多斯市未利用地试点及政策,达拉特旗国土资源局主动开展了相关工作。从3月份开始,达旗成立了以旗委常委、副旗长刘永福为组长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综合整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涵盖农村及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内的农村土地整治,已成为许多地区统筹城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而因土地整治所产生的许多问题,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土地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补充了耕地数量,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自1996年苏州市率先颁布存量建设用地流转政策以来,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已发展了十多年。按试点政策的推进程度,可划分为地方自发试点、国家批准试点、试点政策逐步推广和试点政策丰富完善四个阶段。在十七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的新路径,是由简单地依赖新增用地的粗放占用,转向存量用地的盘整利用;由粗放低效使用,转向内涵高效挖潜;由行政主导的被动“征地”,转向政策引导的主动“腾地”。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载体,促进城镇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构建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城乡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谓“三旧”改造是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2008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合作协议,给予广东省节约集约用地试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0~2019年全国市辖区统计数据以及多期DID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发展格局下新型城镇化试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居民消费,扩大了社会投资和带动政府消费。机制检验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通过收入效应、财富效应和公共资本效应加快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效应受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双门槛效应;同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及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也会对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成效产生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并存在大量的低效用地,这与”四个中心”的城市建设目标差距较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工业用地规模.实行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本文以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探索在土地集约利用政策下上海产业园区的发展.以产业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统筹发展,提升整体区域建设用地效益。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大中型城市内部低效的产业用地二次整理开发,成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域产业用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用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结合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该区域的产业用地土地整理路径优选,并利用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大中型城市内部低效的产业用地二次整理开发,成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域产业用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用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结合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该区域的产业用地土地整理路径优选,并利用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回顾了县域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当前推进县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推进县域城镇化,要在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地区实施差别化政策,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转型、非农就业转型和城镇空间定位转型的复合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一、综述2019年,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研究制定了产业用地高质量标准化出让政策,并已全面实施。根据产业用地高质量标准化出让要求,在梳理本区域储备产业用地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产业地图、产业用地空间布局,以反映各区域现状不同产业类型的绩效最优值和平均值为目标,按产业类型形成区域性(园区)的绩效准入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9):9-12
利用安徽省宁国市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试点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普遍较高,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而对比宅基地退出的试点地区和无试点地区,已经推行过试点的地区暴露出宅基地退出当前的问题有宣传不到位、退出补偿低、补偿额度不合理、退出后保障措施不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执行政策过程中没有坚持自愿原则等,没有试点的地区体现出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农户宅基地面积,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对于政策的支持度,农户的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兼业类型,退出补偿额度以及对于居住环境改变的向往和忧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的下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需要实体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然而产业如何才能在城镇化政策之下健康发展,又该如何把我们的产业经营得更好,这个问题关乎城镇化也关乎每一位企业家。一位学者说过,企业家和商人才是城镇化主角,城镇化需要由商人、企业家拉动,政府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为企业集聚、实体经济兴旺之地,往往是城镇化疾速推进之地。  相似文献   

16.
地产荟萃     
声音·Sound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严格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2014,(1):6-11
事件一:国五条及细则出台·楼市调控效应减弱 事件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房地产调控五条措施,被称为“国五条”,主要包括房价控制目标、严格执行限购、差别化信贷政策、扩大房产税试点和增加普通住房及用地供应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部要求进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是否意味着政策坚冰已被打破? 集体土地直接入市的政策一旦解禁,就意味着将有大约2.7亿亩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进入市场。这对于如今对土地“如饥似渴”的房地产商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国家的利益如何保障?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同时,在62个地方开展试点,试点范围包括省、市、县、镇等不同层级,以及东、中、西部的不同区域,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9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作如上阐述。当前,国土资源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严峻形势,违纪违法案件仍然处于  相似文献   

20.
正只有创新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才能满足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需求襄阳作为中部后发展地区,处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一主两副"战略决策部署的重大机遇期,现正面临着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和用地需求持续增长、用地指标长期紧缺的双重压力。根据新一轮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