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若干宏观经济假设模型出发,根据“商业银行再贴现依存度”的不同情况,对紧缩性与扩张性的再贴现政策进行分析,得出了“商业银行再贴现依存度”对紧缩性政策有重要影响,对扩张性政策没有实质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机构经营机制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再贴现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相J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再贴现工具功能和作用的分析,对其功能定位进行进一步思考,提出下一步改进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军 《上海金融》2002,(6):15-17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试从目前我国再贴现业务现状及票据市场较发达地区业务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完善和改进再贴现政策效应的途径,以达到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增强货币政策可操作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再贴现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应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再贴现政策在基层规模小、效应不显著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我们以山东省A市为例,结合A市再贴现业务发展情况,剖析制约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直接的因素和根本因素,提出了当前货币政策形势下应改革完善再贴现工具,重新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再贴现政策在基层规模小、效应不显著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我们以山东省A市为例,结合A市再贴现业务发展情况,剖析制约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提出了当前货币政策形势下应改革完善再贴现工具,重新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省金融机构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再贴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对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我国再贴现政策工具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和加强再贴现政策信号与导向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省金融机构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再贴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对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我国再贴现政策工具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和加强再贴现政策信号与导向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使用最为悠久的货币政策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国际和地区间的票据交易。再贴现的原始动机是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决定和调节利率的主要手段,成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量的作用已经减小。在我国,再贴现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票据市场对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的转变,再贴现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载体——票据市场发展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说明了票据市场发展及对中央银行再贴现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平 《中国金融》1996,(8):20-21
灵活运用再贴现政策工具强化央行间接调控手段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韩平再贴现政策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较为普遍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人民银行开始注重再贴现政策工具在金融...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到2010年,票据融资业务大起大落,融资规模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急剧萎缩再到持续下降的过程,同时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再贴现需求效应背后的潜在因素及存在问题,揭示现阶段再贴现的操作意图,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屿 《时代金融》2011,(8):43-44
从2009年到2010年,票据融资业务大起大落,融资规模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急剧萎缩再到持续下降的过程,同时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再贴现需求效应背后的潜在因素及存在问题,揭示现阶段再贴现的操作意图,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小林 《金融研究》2008,(10):I0098-I0102
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分析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探索有效发挥再贴现这一政策工具在基层效能的途径,推动票据市场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以山东省A市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屿 《云南金融》2011,(3Z):43-44
从2009年到2010年,票据融资业务大起大落,融资规模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急剧萎缩再到持续下降的过程,同时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再贴现需求效应背后的潜在因素及存在问题,揭示现阶段再贴现的操作意图,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施海松 《上海金融》2003,(11):15-17
目前,全国再贴现业务已经连续三年成倍萎缩,再贴现在央行宏观调控中已退居辅助地位,未来再贴现业务何去何从?本文提出了再贴现政策的选择应充分结合经济金融形势的主要矛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问题、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完善程度等实际情况,阐明了现今再贴现尚不能退出历史舞台的六个理由,并建议未来再贴现职能定位作三方面的调整,以期促进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中央银行再贴现工具及其运作机制 ,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开展再贴现业务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再贴现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票据融资行为。近年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型,人总行不断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开户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业务意愿强烈。  相似文献   

18.
近年以来,在我国逐渐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下,票据市场稳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运用再贴现这一政策性工具进行调控,使再贴现业务呈大幅上升趋势,可见再贴现政策调控的效果明显。但是在该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业务处理手续繁杂、票据纠纷风险、资金风险和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再贴现业务效率和安全等问题,本文着重以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当前再贴现业务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办理再贴现业务的效率,规范再贴现业务的操作流程,从而有效的管控再贴现业务的资金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市票据市场开展情况,从三个方面分析再贴现政策效应,对现行再贴现政策及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再贴现     
亦称“重贴现”。商业银行把经贴现归已所有的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出售给中央银行。承办贴现业务的一般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资金不足时,通过再贴现业务,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贷款。但在英国,办理贴现业务的不是商业银行,而是贴现公司;贴现公司银根紧时,把贴现票据提交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如果商业银行拒绝办理再贴现业务或收回对贴现公司的短期贷款,贴现公司就必须把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自行规定,而不是像贴现率那样由市场利率来决定。所以,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常常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