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李建军 《经济师》2005,(11):281-281,294
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农产品要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现代农业本质上是一种以科技为根本推动力的可持续农业。因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一、深刻领会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振兴农业、农村经济 ,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必须自觉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 ,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共同脱贫致富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带头学习农业科技。要围绕当前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革与发展现状 ,认真学习有关市场农业、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和发展乡镇企业等各类知识和技术 ,提高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要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意识 ,提高科技…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介组织既是提升农民市场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但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连接市场和农户的农村中介组织竞争力却明显不足。要提升农村中介组织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寻找特定市场、开展点线服务、提升服务品位等利基营销策略,彻底改变农村中介组织缺乏竞争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新阶段时,应针对当前的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不协调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促进农民土地的合理流转,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深入调研,与四川、云南、宁夏、新疆农民收入状况,以及土地资源、主要农产品占有量、劳动力资源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的系统比较,多角度剖析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提出促进陕西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着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改进惠农支农补贴方式,进一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业资源在农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根本性作用;着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增收质量;着力培育农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着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水平;着力探索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着力探索制定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伴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应运而生,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创新,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有限土地资源集约增效,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非农产业实现各自的收益,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段倩倩  王冉 《时代经贸》2014,(6):261-261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对苏州地区成功经验的察看与总结,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与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相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特别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的矛盾日趋突出。对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和提高全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产品品牌成长环境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走品牌化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成长起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基于农产品品牌的特殊性,农产品品牌成长环境的SWOT分析是构建农产品品牌良性成长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邵敬敬  王际焱 《经济师》2022,(7):109-110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榆林市榆阳区聚力乡村振兴,坚定践行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系统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开发现代农业、多元性产业,踏入一条致富新路。“榆阳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为陕西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乡村兴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素质较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加大投入,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民增收的十条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减缓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最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山区农民队伍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二是农副产品的质量不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三是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同时,由于农产品精深加工跟不上,就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是实现国民经济预期目标的长期战略和根本途径。农村市场问题主要是农民购买力问题,只有农民购买力持续稳步提高了,开拓农村市场才有可能取得大的进展和新的突破。为此,首先要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农产品“卖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信息不灵,导致生产与市场脱节,“卖难”或“卖不好”是主要因素。本文就如何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开拓农村市场进程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发展农产品信息服务是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客观要求 由于近年来福建省…  相似文献   

20.
赫连志巍  张岩 《技术经济》2004,23(12):30-32
连锁经营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现代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近几年在我国农村零售商领域悄然兴起 ,并已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农村流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目前农村连锁业发展的现状 ,笔者从探讨如何促进农村连锁业和电子商务建设出发 ,以及与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互动角度 ,探索三者结合的体系建设。以期促进农村连锁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一、连锁业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1、农产品大流通需要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当前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展看好 ,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政策的落实 ,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