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金融电子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央行,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都离不开科技工作的支持与投人.本文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基层央行金融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履行各项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项业务到综合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建立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电子资金清算系统、柜台业务服务系统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表明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电子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2003年,《金融电子化》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金融电子化》成长的10年,是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和发展不平凡的10 年。伴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成长,我国银行业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单机应用,从单机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普及,从电子化建设到信息化建设的过渡。金融业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我国银行业生存能力、竞争实力、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作为国家级科技期刊,《金融电子化》在我国金融业电子化发展中起到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电子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八五”以来,金融系统在国务院领导的关怀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金融电子化建  相似文献   

5.
一、国库电子化建设回顾及现状 1.我国金融电子化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银行业首次引进成套中型计算机系统为标志,揭开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金融电子网络化的格局。 2.国库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国库业务是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库电子化建设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几年国内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同时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基础上的各种业务处理系统的成功运行,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多功能、开放的电子化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及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紧要关头,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紧跟银行电子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积极进取,这样我国的银行业才能在今后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家银行已经充分意识到竞争的严峻性、现代科技的重要性、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及我国加人WTO后面临的国际银行介入所带来的挑战,各家银行开始运用现代化设备全方位武装自己,加强各行之间的互联、互动,以增强自身、整体的竞争力。我国的金融电子化事业经过“六五”期间的准备、“七五”时期的基础建设、“八五”时期的规模建设和“九五”时期的加速发展,金融电子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8.
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去我国金融业一直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缺乏有效的现代化处理手段,近年来,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从无到有,已渗透到金融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莞市在金融电子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初步建成安全、高效、规范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入WTO后,金融业成为最受冲击的行业之一,抓住机遇努力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银行业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得最为深入、广泛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近十年来开展的金融电子化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的效果。银行业的发展不断为银行电子化提出新的需求与挑战,同时银行电子化已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国内银行电子化是以业务处理系统建设为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电子化系统管理刍议建设银行贵州省毕节地区支行胡杨金融电子化系统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我国金融电子化系统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类电子计算机已成为金融系统业务处理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金融系统中、小、微...  相似文献   

12.
宋继峰 《金融纵横》2005,(10):59-60,33
一、现状 随着近几年我国金融电子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总体上看,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已建成各自的局域网以及门户网站.并还都建有专网或虚拟专网。五大银行在网络安全、信息建设方面至今已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然而从全行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来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金融电子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展示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反映金融电子化给我国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给金融系统的思想观念。运作模式和工作效率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科技司、中国工商银行技术保障部倡议,《金融时报·科教周刊》、《科技日报·经济特刊》、《金融早报》、《城市金融报》、《中国金融电脑》、《电脑与信用卡》、《中国金融》、《中国城市金融》等八家报。刊联合发起“我看金融电子化”有奖征文活动。一…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是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最早的行业 ,金融电子化在 2 0世纪 70年代已经开始建设 ,尤其在“九五”期间 ,国家共投资 70 0 0亿元加大力度进行金融电子化建设。至此 ,各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等一系列电子化应用系统已基本建成。但同西方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在介绍国外商业银行 (主要是美国商业银行 )应用信息技术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外的 3M理论 ,指出了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总体目标、推进领域和代表性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人,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实现各种金融数据的共享,建设区域性的金融数据网,加快金融电子化的进程已经势在必行。近年来,淄博市各金融机构业务拓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人民银行淄博市分行为推动全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在金融电子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淄博市邮电部门在数字通信等基础性建设方面投入巨大,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X.25、DDN和帧中继等网络建设,其中DDN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线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项业务到综合业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建立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电子资金清算系统、柜台业务服务系统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表明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的金融电子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信贷与支付的风险上 ,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金融电子化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危害程度绝不比信贷风险低 ,甚至更严重。因此 ,防范和化解金融电子化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金融电子化风险的产生、危害和防范问题谈点拙见 ,供同仁们参考。  一、金融电子化及金融电子化风险我国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 ,金融电子化已从银行前台中的储蓄、会计等业务的手工操作发展到整个业务的计算机化 ,再到今…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最早的行业,金融电子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建设,尤其在“九五”期间,国家共投资7000亿元加大力度进行金融电子化建设。至此,各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等一系列电子化应用系统已基本建成。但同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在介绍国外商业银行(主要是美国商业银行)应用信息技术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的3M理论,指出了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总体目标、推进领域和代表性技术。  相似文献   

19.
加强基层农行业务电子化建设的思考张宁,张惠珍银行电子化是世界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之一。近几年来,我区农行系统为加快电子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电子化设施初具的规模。应用电脑处理银行业务。改善了农行经营...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电子化步伐的加快,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社会化、严重化.如何加强计算机系统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金融信息安全,消除金融电子化存在的各种隐患,已成为金融系统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金融系统存在的计算机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