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慧娟 《活力》2011,(6):260-260
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结构之一,为一篇新闻报道之“虎头”.提挈全篇。一、何谓电视新闻导语对于它的定义。中外有所不同,过去和现在对它的认识也不同。在由“5个W”组成的新闻导语的基础上,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交代最重要.最新鲜的部分要素”的新一代导语写法。向比新闻标题来,导语在报纸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报道中差别更大。报纸新闻中,导语一般指报道开头的简短语句.而在电视新闻中.  相似文献   

2.
刘波 《活力》2011,(3):142-142
在新闻领域,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物,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而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相似文献   

3.
李健宏 《活力》2012,(7):57-57
把新闻内容当做故事来讲.已经成为业界的一种“时尚”.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种新趋势.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这种写作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为当前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被称作“新闻的故事化”。这种表达方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曾经枯燥生硬的“成就报道”变得津津有味.让曾经模式化的事件报道变得个性十足,让千篇一律的新闻旧貌换了新颜.  相似文献   

4.
李永善 《活力》2011,(6):226-226
一、新闻报道中的反向思维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相拥而上,把新闻“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体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信息报》辽宁记站的一名记,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十几个年头。《中国信息报》是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一份报纸,它的许多素材都是来自统计分析资料,因此,如何把统计与新闻融为一炉,把大量的统计分析资料改写成新闻报道见诸报端,这是每一个从事统计新闻写作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统计新闻写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成就报道是新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意义非同一般.它好比是新闻报道中的"家常菜".过去,我们做成就报道时,容易遇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不够深".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套路,把用过的材料回一遍锅,这很容易让人乏味.  相似文献   

7.
贾万韬  王莹 《活力》2013,(6):99-99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领域,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物,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而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相似文献   

9.
王景春 《活力》2010,(12):239-239
服务性新闻.或者称为实用性报道,它是一种为读者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无偿提供信息与帮助的新闻。它不仅符合市场需求,满足读者需要,更是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切实体现。随着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服务性新闻也日益受到重视,开始成为媒体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张铁梅  包立伟 《活力》2010,(21):133-133
许多刚入行的记者总是抱怨没有新闻可写.找不到新闻.缺少新闻线索。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他们缺少经验.缺少那种经过长期积累磨炼后的“第六感觉”,也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可以说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它能够触发记者去发现新闻、报道新闻。对于新闻线索来说.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可能状态,是新闻记者进入事件的关口.同时也是一种对新闻记者的召唤。那么新闻线索究竟有其怎样重要的作用?新闻线索的特点是什么?获得新闻线索的途径有哪些?就上述这三个问题作以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1.
陈玉梅 《活力》2009,(8):61-61
所谓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它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则应该是“求是”。  相似文献   

12.
何秀丽  朱冶 《活力》2005,(7):250-250
新闻报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一是真实,二是迅速。在这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当中,真实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要素,它是新闻的生命,对于这一点在新闻界已形成了共识,同时它也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奉行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并非都能够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失实性报道时有发生。新闻失实状况,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故意性失实报道和非故意性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13.
高永平 《活力》2011,(12):235-235
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新”.这是新闻文体与生俱来的天性。新闻之“新”。除了事实新外。在媒体竞争如此惨烈的今天,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还是报道所选的角度也必须新。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寻找、选择到新鲜脱俗的角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从而更好地表现稿件主题呢?一、从观众需求中选取新闻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14.
刘荣宾  赵亚洲 《活力》2009,(2):66-66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面对痛苦的受难者.新闻媒体是否有权利让他们再去回想一遍他们所遭遇的痛苦?而这些报道公开后.又会给受难者以多大的打击?这时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应把损害降低到最小。而不是为了新闻价值而牺牲他人的利益?我国目前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传媒道德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冷漠。这种传媒道德意识的缺失说到底,还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水平。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应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15.
曲永君 《活力》2014,(2):100-100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真理,一些生活中的“流言”也借助微博、手机短信迅速流传。比如喝骨头汤真会“补钙”吗?防辐射服对孕妇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近期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出现在央视及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种新模式因为新颖独特的报道角度,贴近民生服务内容,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互动。这一类通过实验揭示生活真相的新闻报道,被媒体人称为“实验新闻”这是一种新的报道方式,本文对目前国内各家主要电视媒体所制作的“实验新闻”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李春晓 《活力》2010,(21):140-140
在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体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相似文献   

17.
抓住"新闻眼",即对某一新闻事实,选取某一报道角度或报道时机或采写方式,以期最大化地实现其内在的新闻价值.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舆论监督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王玉辉 《活力》2013,(6):93-93
长期以来,典型宣传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具体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心目中,被片面地看作是一种任务性的应景报道。因为这种心理,实际工作中消极应对者有之,腻烦对立者有之,敷衍了事者有之,一些重大典型宣传.常常是启动时轰轰烈烈、稍后不冷不热、最后烟消云散,传者与受者之间存有一层无形的隔膜,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针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主要包括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而舆论则可以这样解释,"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作为舆论平台,新闻媒体对新近发生的舆论进行报道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志杰 《活力》2005,(5):225-225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而非简单的现象报道。社会经济新闻是以辩证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和“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