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面临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部风险,需要做好同时应对金融危机、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的准备。我国总体的经济走势面临“滞”、“胀”和“滞胀”三种风险。“滞胀”最难治理,也最需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
“大而全”、“小而全”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曾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解决劳动者就业和改善群众生活,起过一定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它所带来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因此,认真研究湖南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解决的问题。“大而全”、“小而全”的表现及其危害本文所说的“大而全”、“小而全”,是指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各地区、…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12,(1):58-58
在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智库论坛”上,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表示,今年是我国经济“软着陆”基本完成的过程,初步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8.5%左右。“通过对过去20年中国经济数据统计分析,我国经济增速超过9%,国内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而低于7%,国内将出现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10,(3):44-45
1“保八”成功“四万亿”居功至伟 上榜理由: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一枝独秀。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均遭严重冲击,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但是,在一系列及时、有效的刺激经济举措的综合作用下,2009年我国GDP增速“保八”已成定局。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迷,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杨焕春 《北方经济》2006,(12):15-16
一、概述 以“温州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是过去2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温州模式”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平民化特征,有人说,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乡土”经济和“民本”经济。事实上,“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已成为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6.
沈国斐 《浙江经济》2005,(14):59-60
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七日长假,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旅游热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假日旅游经济。假日旅游经济的兴起,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浙江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50.7万人次,旅游收入68.22亿元。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假日旅游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有可能逐渐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主要变量测定结果的价值远大于测定本身。这不仅为理论分析的展开准备了实证材料,也为实际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过程提供了“全息投影”。50年来,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沿着差额GDP的低水平下降转为低水平上升的“V”形轨迹运动,并且是在实际经济增长率的超高速上升与跌落的交替中实现的,表现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在50年的时间序列中,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先后经历了从“低速波动增长类型”到“衰退类型”,从“衰退类型”到“负增长类型,”从“负增长类型”到“低速稳定增长类型”,从“低速稳定增长类型”到“高速稳定类型”的四次类型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转型迫在眉睫,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于我国城市来说,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有针对性发展战略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郭爱兰 《发展》2000,(1):41-41
要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最根本的措施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实际上就是要大幅度地提高知识和科技水平,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中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整个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如果在近期加入 WTO,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难以预料的变数。根据国内目前情况,我们对“十五”时期的总体经济和战略取向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十五”时期的经济将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会比“九五”期间有较大提高。如果在“十五”期间国际经济形势逐步恢复并不出现大的反复,国内政治形势基本稳定,结构调整能够顺利推进,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适度增长,但总体上低于“九五”期间的平均水平。据测算,“九五”期间经济增长率年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经济外交战略重点的不同出发,论述了期间我国的经济外交战略的三个阶段:“全方位战略经济模式构建阶段”、“突出的吸进来发展战略经济阶段”和“走出去合作阶段”,同时总结了研究我国外交战略的一般规律的几个要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物产业对于我国具有革命意义,并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着力点”;“加快生物产业发展不仅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和增强综合国力有极为深远和重要战略意义,而且对突破我国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性约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括质量都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创下40多年新高,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2%,“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物价稳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亮点。积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有效的价格调控政策以及独特的经济结构确保我国物价“波澜不惊”。当前,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2023年物价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透过"民工荒"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月红  周浩 《特区经济》2007,(3):267-269
近年来,我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趋势。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转变这一悖论现象折射出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特有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民工荒”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透过“民工荒”悖论。从技工需求缺口、人文关怀及教育公平问题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改革,跟踪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叶彩卿 《开放潮》2005,(11):40-41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 在经历了2001年的经济谷底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回升繁荣期,迄今连续三年的快速经济增长表明了目前我国经济已处于周期性增长通道的关键时期。回顾整个“十五计划”,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两大重要指标均已提前一年完成。2004年,我国GDP累计完成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元,双双超过了“十五计划”设定的12.5万亿元和9400元的目标。2001-2004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8.6%,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抑制﹃诸侯经济﹄势在必行张小凤“诸候经济”包括“部门经济”与“地方保护主义经济”两种形态。“诸候经济”属于我国改革事业前进中的问题。改革之初,诸候经济的产生有一定的理由,但随着改革的纵深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诸侯经济的弊端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
经济领域的反恐怖主义是美国国际反恐怖战略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为了保护境内市场,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以“反恐”为名,利用“反恐”政策形成新的贸易壁垒。面对“反恐”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在认识我国在反恐怖主义方面与美国有共同利益、肩负反恐重任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曾经先后制定过十次“五年计划”,这些计划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历次“五年计划”的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并且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核心。1978—2004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9.5%,通货膨胀率6%,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物价水平变化基本温和。而此次“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出台,正是要在历次“五年计划”的基础上,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蓝图。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14,(7):M0001-M0001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双政策”协同配合,在坚持宏观调控基本方向不变的基础上,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为确保实现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要“双政策”继续为经济发展护航。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目前 “知识经济”在我国炒得过热的情况, 提出 “知识”未必都 “经济”, 认为 “知识经济”在我国实行尚不具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