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国务院发布有关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一年多来,承载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重任的相关新兴产业正在高速崛起。在国家层面,为进一步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决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组织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7个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物联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专项规划,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规划体系,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了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实施规模,新批复了41只创投基金的设立方案,吸引社会资本70多亿元。  相似文献   

3.
<正>"‘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膜工业在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和高度重视节能环保的大好形势下,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取得了蓬勃发展。膜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一年实现了生产规模扩大,销售额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对2011年行业的表现,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尤金德总结说。据初步统计,2011年膜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23家制作膜元件的企业累计实现收入26.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34%;总销售收入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7%。分离膜是一个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其在节能环保、工业和市政水处理、各种气液体分离等领域战略地位的逐渐凸显,发展势头正劲。以典型企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已完成超千项污水资源化工程、百余项安全饮水和湿地工程,所承担的污水资源化项目总规模已超过300万吨/天,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过10亿吨,2011年净利润预计增长90%~100%。  相似文献   

4.
《冶金财会》2012,(9):35
<正>9月2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就《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截止到10月25日,为期一个月。该目录分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急需新兴产业振兴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玉龙 《董事会》2009,(5):103-103
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快速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意义重大,但仅此是不够的。中国经济真正走出困境,进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增长,必须依赖于新兴产业崛起,研究出台新兴产业一揽予振兴规划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吕薇 《化工管理》2012,(5):14-15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应对国际产业格局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特殊性,正确选择、规划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的高技术产业数据与同花顺iFinD数据库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制结构在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差异.不同所有制结构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也有很大不同,民营企业的盈利水平通常要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月21日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上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的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代表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代表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在阐述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辽宁省的自身特点,对辽宁省九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7月20日正式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纺织业虽然没有位列其中,但很多领域都与纺织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行业自身需要在新兴产业领域有所作为,另一方面行业也是新兴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因此,可以认为纺织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信息》2011,(9):70-70
温家宝总理指出了中国发展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突出问题。一是无序发展,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起步和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三是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  相似文献   

12.
魏倩 《化工管理》2012,(5):19-20
<正>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以来,通过六大政策措施的初步落实,促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发改委官员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着重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引导和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信息引导,提出对策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宏观引导出台七个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决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7个产业发展规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政府日前公布了《山东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该规划提出,到2011年山东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将实现工业增加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3%;计划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以及建成28个省级以上产业集群和产业基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产业选择和布局不合理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交集,既有一般产业的共同特征,又有“战略”和“新兴”的特殊性.文章从“战略性”和“新兴性”的经济学内涵出发,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特征,构建了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选择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研究搭建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5.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耦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基于现有优势、国际形势而选择的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技术创新是一种成长与竞争实力的体现,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探讨如何促进、加速我国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文献研究入手,探讨了耦合系统的特征、耦合内容、耦合过程,构建了耦合系统耦合模型,最后以28个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级成长阶段,亟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财税政策作为国家调节经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无疑是政府首选的"制胜法宝"。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效应和激励作用,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也是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经验所在。为此,我国亟需抓住全球新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信息》2011,(11):70-70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需要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通过分析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冰 《工程经济》2015,(11):81-86
随着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南省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方案》的推出,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策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金融支持合作机制,拓宽投资融资渠道,需重点在吸引和培养高技术科技人才、提高新兴产业中观管理水平、完善投融资机制、建设区域股权市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支持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沈阳市整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沈阳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针对每个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