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两岸贸易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各种类贸易数量与规模的扩大,多出多进,扩大数量,提高贸易层次,同时也有利于改变目前低层次、低技术的贸易结构,改变两岸贸易单向、片面、间接、不平衡的不正常状态.2005年是两岸贸易的转折点,两岸贸易关系已经达到了实现突破与质变的临界关口上.2005年以前,大约有60万台湾商人在大陆从事商贸活动.2005年两岸农产品贸易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这是2005年两岸贸易的最大亮点.但是,2005年"三通"未通,两岸贸易无法实现双向、全面、直接的正常贸易,贸易内容还是以商品贸易为主.劳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两岸共同市场"无法成型,但两岸贸易合作机制问题已经箭在弦上了.  相似文献   

2.
实证研究显示两岸贸易与投资呈互补关系,两岸经贸政策,特别是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影响着“互补关系”的形成,影响的机制有4个:投资带动机制、投资返销机制、投资衍生机制、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3.
两岸签署的ECFA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对两岸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巴拉萨模型对ECFA实施后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以两岸贸易的主力军——电子产品互补关系分析为主线,从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的整体依存度、两岸电子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和产业间贸易指数等方面分析,两岸贸易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在ECFA框架下,提出进一步完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国际贸易推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沼,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大量不合理的贸易限制与贸易救济措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首当其冲,遭受了众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成为首要目标国和最大受害者。贸易争端数量居高不下、强度增大;涉及到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除“双反”措施之外的技术性、绿色壁垒开始增多;摩擦议题也升级到经济体制层面;同新兴发展中国家摩擦日益增多。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争端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顽疾。面对这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在平常心面对的同时,需要反求诸己、深化改革,礼尚往来、法律抗衡,坐而论道,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5.
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上升等主要特征。在“十四五”时期,应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及“一带一路”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口竞争力日益提升、数字产业基础雄厚和数字经济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增强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的融合能力,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完善数字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加强数字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数字服务贸易国际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为加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国家中亚五国的互联互通的成果,应充分发挥贸易的作用,由于我国与中亚贸易互补性较强,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立我国—中亚自贸区,提升亚欧大陆桥的运营效率,突破陆上运输瓶颈,加强与国内其他经济带协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入世”以来外贸发展势头迅猛.进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到2005年外贸总额已经突破万亿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同时.国内的贸易商及生产企业面临的内外贸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两个市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很多国内企业在进行国内贸易时日益倾向于使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术语。如FOB、CFR和CIF等。这不仅给国际贸易术语的国内应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也引起在新的贸易形势下如何界定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的问题。甚至在美国这样的贸易强国,也有学者惊呼,“真正的跨境贸易(Cross—borderTrade)正在减少甚至消失”。面对国际贸易领域这一新现象,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从实务与法律的双重视角来探讨该问题。  相似文献   

8.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质上就是寻求合理的外贸增长途径和运作机制。山东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面临转变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山东外贸“大”而不“强”,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各种矛盾和制约因素却日趋严重,致使山东省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效益不高、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山东省粗放型的外贸增长已难以为继,要实现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的迈进,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和制约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内外因素。并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了加工贸易与对外贸易,加工贸易与全球贸易相互之间的制约机制,指出加工贸易的发展要走出“规模扩大”的盲区,应采取合理措施限制加工贸易“量”的扩张,指出只有实现加工贸易“质”的突破。才能有效发挥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良好促进作用。最后从五个角度回答了今后加工贸易应如何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互联网建设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现有文献揭示了互联网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本文研究认为,互联网除了具有降低贸易成本这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服务可贸易性以及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贸易规模扩张。利用中国与部分国家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及互联网普及率等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对中国与各国之间双边服务贸易规模扩张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且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不同服务业之间具有异质性;第二,互联网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提高可贸易程度使中国双边服务贸易规模扩张。本文以互联网为切入点,为探索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亟待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中国开放发展新阶段而言,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台湾海峡航运港口体系对促进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及亚太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海峡航运港口体系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但也存在不少的障碍 ,构建台湾航运港口体系可从两岸合作构建港口群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发展,中国这样的大国,必将成为贸易大国,进而日益成为贸易强国。目前,我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我国与贸易强国间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我国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外贸战略,转变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珠化的加深,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分析国际贸易战,研究和探索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和常用手段——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可以进一步认识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实质。国家利益问题仍然是决定和影响各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协商一致原则,致力于制定对自己更有利的贸易规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越南一直是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通过深化跨国物流协调合作来提高物流效率,进而增强商品核心竞争力,优化双边外贸活动,是广西和越南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桂越跨国物流合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合作机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物流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跨国物流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建立桂越跨国物流协同机制,是规范双方物流合作的"软件"工程。桂越跨国物流协同综合系统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有待双方在政治、法律、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方面的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关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而纺织品贸易摩擦一直是碰撞的焦点。然而,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关方在中关纺织品贸易中应该会获利。贸易冲突将不会产生。基于这一理论和现实的错位,文章在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基础之上,通过对模型的修正,描述了各利益集团在贸易中的得失,及在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中关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贸易中关方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由此中关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本质在于中方与关方某一利益集团的冲突和摩擦。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所产生的贸易溢出效应、产业联动效应、金融市场效应及国际负债效应。分析了金融危机对闽台经贸产生的影响,并尝试从中寻找实现闽台进一步合作的对策,以期为加强和巩固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将给双方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在这样一个由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增速很快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给双方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直接最突出的经济效应是贸易的创造效应与投资的增长效应,贸易的规模环境效应首先表现为环境的负效应,而环境的正效应比较间接迟缓.贸易的结构效应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投资的结构效应以环境的负效应为主.贸易与投资的技术效应会在双方的环保合作力度加强的条件下逐步倾向于环境的正效应.中国与东盟之间要加强环境问题的双边与多边协作,不断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8.
虚拟国际贸易中心不是实体国际贸易中心的网络版,而是建立在网络贸易平台基础上、能够支配实体贸易资源的虚拟组织.它不依附于特定的城市,而是以信息港为核心,其创新之处在于集聚功能强、能级大大提升、体制灵活等.虚拟国际贸易中心可在B2B电子商务网站基础上升级而成,也可在实体贸易中心的基础上升华而成.建立虚拟国际贸易中心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同胞连根同源、血缘相亲,相互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加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但海峡两岸旅游合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建立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开创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新局面,推进海峡两岸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