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性管理是商行面临的三大管理问题之一,流动性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其盈利性和安全性程度,作为商行流动性供给来源的融资结构,对于优化银行经营流程、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工、中、建三大国有商行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随机变量模型来考察商行融资结构对流动性水平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得出在10%置信水平下二者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截至2020年1季度末,注册地在天津的金融租赁公司共计12家,居全国首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叠加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背景,天津金租公司面临的同业融资环境和客户经营预期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对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部分金租公司面临“三难”、“两加重”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借用政策红利缓解流动性风险难、流动性缺口压力管理难、资产处置难以及租金收益减少、资金来源运用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建议金租公司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为经济稳步复苏和产业创新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再贴现机制在流动性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贴现曾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调控的三大工具之一.然而,随着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在日常流动性管理中,再贴现只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常设融资便利,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辅助性的融资手段.但在流动性危机管理中,由于再贴现机制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定价机制灵活以及创新能力强等比较优势,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独立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银行的目标比率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和模式,以及不同流动性充裕程度和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会围绕目标流动性比率调整流动性结构;中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减少短期和易受冲击的负债,增加长期稳定的负债和资产;不同所有制银行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投资多元化程度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融资和投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流动性工具等问题。本研究为探讨中国微观银行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为当下中国流动性监管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我国融资结构发生变异,主要表现在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银行表外融资类业务和民间借贷资本的大幅度增加。融资结构变异增加了市场上的流动性,也给市场带来流动性风险,但是由于我国融资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以银行体系为主的融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认为金融体系没有发生流动性问题,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申 《中国金融家》2012,(11):144-145
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大因素中,流动性是安全性的保障,是盈利性的前提,因此可以认为,资金的流动性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是经营活动顺畅运行的基本保证。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通常认为,流动性风险就是金融机构以高成本融资满足负债方兑现金融债权或满足资产方融资需要等情况下可能形成的损失。流动性风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的各种影响因素,使用金融机构存贷差作为商行体系流动性的衡量指标,采用储蓄存款余额,股票市场市价总值,工业品总值,外汇储备余额作为商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变重,使用2002年1月-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分差分解分析,认为储蓄存款是商行流动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股票市场的影响次之,外汇市场和经济景气循环影响不大.同时,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具有较快时间短,而股票市场的影响较慢,持续期长.  相似文献   

8.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不过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融资融券将提升股市流动性。本文基于沪深市场个股交易数据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流动性要显著高于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对于个股流动性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主要体现为融资买空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而融券卖空对于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此外,融资融券交易事件日前后个股流动性的对比结果显示:融资融券交易推行后,个股的流动性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之后应继续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促进融资和融券业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指的是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的有效需求。总体上看,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它是我国劳动与资本分配比例失衡和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失衡的反映。从现实看,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并不完全是负面的,若能有效利用,它可能为我国经济金融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积极支持。应对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有以下选择:一是在金融创新基础上,做好主动负债管理;二是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改变对贷款的过度依赖;三是拓宽信贷领域,培育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三个市场;四是把握贷款业务发展趋向,调整贷款投放节奏,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强化资产负债精细管理,处理好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关系;六是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庄毓敏  张祎 《金融研究》2021,497(11):1-21
本文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出发,探讨了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我们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纳入传统的Monti-Klein模型中,推导出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15—2019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流动性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行为的选择。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融资结构、增强负债质量的行为在提高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流动性资产的囤积则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应客观看待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这将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1.
自1990年开始,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融资极具规模优势,股权流动性逐渐提高,企业债券作为融资工具的地位日益升高,但债券融资仍不占主导地位,与成熟国家资本市场融资相比仍有一定区别.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股权融资偏好,整体负债水平偏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负债比率过高.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西兰银行体系对海外市场融资的依赖性强,易受外部流动性变化影响,尤其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新西兰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脆弱性暴露无疑。为了弥补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薄弱环节,从宏观审慎角度加强流动性管理,新西兰央行①实施了以核心融资率为中心的流动性管理新政策,成为继通胀目标制后,新西兰央行推出的又一项货币政策管理工具,这对我国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晟  张勇  李雨 《投资研究》2012,(2):132-143
本文分析了流动性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一个公司股权交易流动性的提高,使得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得以降低,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的方式融资,这会降低公司的财务杠杆率。同时,借鉴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思想分析,发现个股流动性越高,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越快。本文基于2002—2010沪深两市发行的非金融业A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研究了股票流动性等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经验结果支持这一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储备、负债结构和稳定性、期限结构错配程度、资产安全性和市场融资能力五个维度选择15个流动性风险的基础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提炼出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论文以16家上市银行2011年的年末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型商业银行得益于市场地位的优势,总体流动性风险最低;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积极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总体流动性风险次之;其他股份制银行既缺少"主动负债"的优势,经营业绩也相对要差,因而流动性风险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5.
姜虹 《中国外资》2013,(13):7-8
商业银行要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三大经营原则,其中,流动性被置于最为关键的地位,可以说,衡量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志就是资产的流动性管理。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还存在初级阶段,缺乏定量化、系统化的描述。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行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方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方的融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了大型商业银行、上市中小商业银行与非上市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流动风险与融资流动性风险差异.随着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构成趋于复杂化,资产方市场流动性风险有所提高;同业负债的规模由于整体上处于一个增长趋势,导致负债方的融资流动性风险加大;大型商业银行整体的流动性风险水平相对其他两类商业银行较低.  相似文献   

17.
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流动性,缓解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也因投机动机而占用企业流动性资源,加剧融资约束,对实体投资造成挤压。这是形成企业金融化的"投资挤出效应"和"蓄水池效应"两种现象并存的内在机制。为衡量这种内在机制,本文使用2007—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流动性管理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收益会推动超额现金的持有,通过超额现金的中介效应引致了融资约束程度的缓解;而企业持有金融资产行为则产生相反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典型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无论是外部股东的投票机制,还是来自内部的代理成本与高管持股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资产配置产生的流动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爆发的“钱荒”现象凸显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本文从经济结构、同业业务、地方融资平台、对外贸易入手剖析了“钱荒”发生的原因及背景,并提出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均衡经济结构,深层次解决“钱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构建商业银行证券化融资行为动机的Logistic模型,选取国内2005-2014年间42家商业银行成功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对资产证券化选择有显著影响,具有较低不良贷款率和较高资产收益率的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动机更强;短期内,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选择;长期来看,付息债务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流动性管理压力逐步增大将成为驱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直接动因。总之,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的融资手段、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货币条件的持续宽松,加强流动性管理已成为全球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衡量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流动性状况,从国内外两个背景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流动性增加的原因,并从完善央行与公众沟通策略、利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角度,提出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