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济,商业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繁荣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非理性繁荣现象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投机性泡沫.投机性泡沫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致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亏损风险,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针对非理性繁荣现象的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重点,本文就将借助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辅助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究非理性繁荣现象中投机性泡沫的产生与破灭机制,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效认识投机性泡沫的实质,有效规避市场的泡沫风险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陶帅 《时代金融》2012,(33):129+159
最近十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体现在人数和交易量上,然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导致投资行为常常呈现非理性的倾向,进而在影响并加剧了证券市场的震荡,本文通过分析投资者的这种认知偏差,并通过列举三种常见的非理性行为以及该行为相对应的金融异常现象来解释中国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的倾向,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监管方面的意见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西方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Finance)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投资活动过程中发现 ,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许多数学模型 ,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投资活动 ,开始加强对投资活动中人的行为与心理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此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行为金融学家丹尼尔·卡恩曼 (DanielKahnemn)荣获 2 0 0 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重点介绍西方行为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 ,即视野理论 (ProspectTheory)、后悔理论 (Regret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 (OverconfidenceTheory)。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的成因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显示:在弱式有效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前期信息认知偏差和后期心理判断偏差是造成其非理性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前者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噪音信息干扰以及投资者信息判断偏误造成,后者是投资者个人心理误判所造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实况,文章从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规范监管主体行为,实现理性监管;规范证券中介与上市公司行为,实现理性经营;规范投资者行为,实现理性决策三大对策来减少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最终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的成因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显示:在弱式有效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前期信息认知偏差和后期心理判断偏差是造成其非理性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前者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噪音信息干扰以及投资者信息判断偏误造成,后者是投资者个人心理误判所造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实况,文章从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规范监管主体行为,实现理性监管;规范证券中介与上市公司行为,实现理性经营;规范投资者行为,实现理性决策三大对策来减少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最终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市公司舞弊案件和审计失败案件不断曝光,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恐慌和公众的强烈不满,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不良审计行为而倒闭。审计职业信誉受到了空前巨大的伤害,审计行为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假定,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观点来研究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也是金融学热门交叉学科,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理论视角为入手点,阐述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征。并对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稳 《金融论坛》2005,10(7):51-55
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无效性,或者说市场是以低效率方式运行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交易和管理策略,包括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及设立“止损点”的交易策略等。行为投资分析法力图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无效性,或者说市场是以低效率方式运行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交易和管理策略.包括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及设立“止损点”的交易策略等。行为投资分析法力图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国忱 《甘肃金融》2010,(10):13-16
引言股票价格是资产价格的重要代表之一,被称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股市泡沫及其胀灭现象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使得理论界不得不寻找其中的真实逻辑。从研究的进展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股票价格过度波动主要以描述和  相似文献   

12.
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震荡具有不容忽视的加剧作用,然而传统金融学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异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主要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出发,以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存在认知偏差为基础,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对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一些代表性行为进行分析,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股市非理性投机泡沫研究的不足,通过引入投资者情绪构建基于噪声交易者模型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模型,以此研究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其在投资过程中所带有的情绪及其对风险资产历史基础价值冲击的过度反应对股市投机泡沫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中带情绪的噪声交易者数量越多,股价中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成分越大,其波动程度也越剧烈。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学突破了古典金融理论中提出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通过对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设。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时间短,与之相匹配的市场监管和制度还不成熟,但其占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个人投资者,他们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出发,研究其投资行为模式,并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从而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以期能够降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而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结合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行为金融决策理论基础以及行为模型等,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之一社保基金的投资行为特征、规模和影响,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建立完善的基金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姜金婵 《云南金融》2012,(3Z):45-46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结合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行为金融决策理论基础以及行为模型等,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之一社保基金的投资行为特征、规模和影响,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建立完善的基金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行为金融学注重从消费者和决策者两方面入手进行金融投资分析,与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分析形式相辅相成,这种精细化分析管理形式,能够对金融投资管理数据综合性分析,降低信用风险,推进我国信用投资管理体制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IPO折价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O折价现象是中外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内外对IPO折价问题进行了各种解释,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国外有部分学者试图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反应过度假说、反应不足假说和自我归因假说。投资者应以一种理性的心态评估股票的价值,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并非强势有效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IPO抑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依据这一理论,分析创业板新规对IPO抑价的影响。本文选取2020年新规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各个变量与IPO抑价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羊群效应导致的投资者热衷于打新股,这一行为将推高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率;投资者对新股的乐观程度越高,IPO的抑价率就越高;发行成本越大越容易导致投资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最终导致抑价率走低;市盈率越高的企业IPO抑价率越高;发行规模越大的企业,IPO抑价程度越大,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