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一般理论入手,在重新整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VAR模型对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分析,得出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分析了环境规制如何通过中间变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然后通过200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方差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消费结构、投资结构、技术进步以及FDI都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规制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与产业结构升级互为格兰杰原因。我国应继续实施环境规制并且合理制定环境规制强度,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3.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必然性却取决于一国或地区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两者关系做一个完整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消费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分析框架,并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及数字普惠金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消费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其中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比城镇更强,且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消费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及低收入地区更大;产业结构升级在消费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消费结构升级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间接抑制碳排放强度的上升。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是逐步增强的。最后文章从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从消费与生产两端同时着手实现碳减排,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进一步探讨,来分析消费结构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这对于拓宽消费品市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国经济要取得质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不可少;而且,我国消费结构的提升也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对我国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是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及收入增长预期,扩大内需,建立与调整后的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消费结构。金融部门应当大力开拓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支持扩大内需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在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内涵基础上,整理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关系,选取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作为分析指标,构建VAR分析模型,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金融结构调整呈正方向变化,与所有制结构呈反向变化;从短期来看,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金融结构的冲击下,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式变化,所有制结构的不平衡对经济增长呈负反应。  相似文献   

8.
税收政策能够通过改变需求结构进而影响供给结构,并最终改变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影响的需求途径主要包括:改变中问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以及中间需求结构、改变消费结构、改变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比例、改变投资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分析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运用合理的方法预测今后内蒙古城乡居民的可能消费结构,并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提出相应调整内蒙古产业结构的建议,有助于实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环境下,"以消费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旨在通过刺激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及通过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安徽省为例,就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有效的应对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本文选取中部六省2005-2017年的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并对该路径下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存在通过投资结构、消费结构、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部分中介效应;②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单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变大;③利用外资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均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要不断加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助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统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据此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因而提出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具体措施为: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防止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继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顾虑;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坚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广西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实证模型。并对广西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广西碳排量及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三者之间在一阶差分模型情况下,Granger检验结果比较满意。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准确掌握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文章选取了1990—2007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八大项消费性支出的年度资料,采用综列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综列数据模型,对广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从2008年起未来八年内,广西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入到富裕阶段,消费结构开始第三次升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异质性对能源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中国和八大经济区域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结构异质性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20年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西部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产业结构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能源消费结构、资本配置结构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差异化可以利用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指标,采用定量实证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找出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几十年退休人口的比例将会剧增,21世纪将是名符其实的人口老龄化世纪.本文从分析我国老龄化现状及趋势入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需求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投资、和财政几方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应对老龄化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倡导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几十年退休人口的比例将会剧增,21世纪将是名符其实的人口老龄化世纪。本文从分析我国老龄化现状及趋势入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需求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投资、和财政几方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应对老龄化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倡导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河南省金融发展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要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对金融业的政策支持来加速河南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笔锋 《涉外税务》2005,(10):18-21
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是指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一种现象。本文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国际化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关系,认为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耦合的最基本理论依据就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原理。建议首先要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工作思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其次要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推行依法治税,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优越的税收环境;最后还要加强产业集群区的税源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