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农村工作通讯》2023,(7):57-58
<正>江苏省相城区迎湖村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之路,努力重现唐代诗人白居易“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的繁华盛景,多维展示“北太湖第一村”的独特魅力。美丽乡村之路的成功打造吸引了大批青年前来创新创业,成功转化为带动全村富民增收的美丽经济。2019年以来,迎湖村成功获评“全国治理示范乡村”、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村、“国家森林乡村”、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初,广西区党委、区政府部署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后,广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积极响应,在全区部署开展了“清洁养殖”专项活动。在广西区党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西区美丽办的具体指导下,全区各级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将“清洁养殖”专项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紧密结合,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全面系统地报道了全国美丽乡村创建情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3次播出美丽乡村相关新闻。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分别设立了“美丽乡村”专栏及“美丽乡村”周刊。各地媒体纷纷跟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报道美丽乡村的热潮。此外,农业部及各省各地美丽乡村创建单位充分利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补充和延伸,深入报道了美丽乡村相关信息。展览将把这些宝贵的文字、图片、影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乡村建设工作起步早、动作快、思想超前、措施完善,给浙江乡村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全方位的实惠。近期,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调研组赴浙江省开展美丽宜居乡村调研,梳理分析浙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及典型经验,为各地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23,(12):19-21
<正>20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以“千万工程”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实践,从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单一维度出发,不断迭代升级,由最初的美丽乡村1.0建设,向中期美丽乡村精品村2.0升级,再到目前未来乡村3.0示范推进,不断丰富内涵、提升层次。尤其是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区委“六六行动”决策部署,按“村村不一样,村村有一样”目标要求,以未来乡村为重点,以乡村运营为突破,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奋力打造和美乡村西湖样板。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23,(12):17-18
<正>近年来,金华市金东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激活绿色生态经济,有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003年,被列为全省“千万工程”的首批试点区;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点赞金东区雅里村;2008年,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在金东区召开;2009年在全市率先完成“整区整治”;2013年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2018年成功创下省美丽乡村示范区,走出一条因村制宜、强村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各地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新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主、财政奖补为辅的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一事一议”“议”出了村民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议”出了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一事一议”改变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从以前的美丽乡村“要我干”的抵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激活乡村资源,发展多元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就业与增收,从2019年起,临平区聚焦乡村市场化运作乏力、乡村运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在全国创新开启招聘“乡村CEO”的先河。近年来,临平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发展美丽经济提供了硬件保障。全区已实现美丽乡村建制村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建设该如何落到实处?展览从市、县、村三级展示了5个典型如何各显神通,让“美丽乡村”美梦成真。贵州省黔西南州是地球上喀斯特景观发育最完善、保存最完好、组合最完美的地区。州委、州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支柱产业的勃兴,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内涵。黔西南州决策层创造性地谋划,与有关部门联合主办了两届全国首个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高端峰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使黔西南乡村之美、山川之美、人文之美得到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坚持把“两山”理念创新融入“强富美高”新江宁建设的全过程,持续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效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典范村1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453个,连续4年获省级评估第一等次,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等荣誉。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列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乡村建设规律,顺应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行动,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2.
冯晓珍 《农家之友》2013,(12):14-14
在开展创建“美丽田阳·清洁乡村”活动中,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巴别乡弄朗村新兴屯群众积极创新方式、方法,用劳动人民的智慧以新机制助力“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显现三大特色亮点。  相似文献   

13.
未来乡村是浙江省委基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省”建设下提出的新概念,既是对“千万工程”的坚守践行,也是对“美丽乡村”的提档升级,力争推动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在此背景下研究总结未来乡村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之一的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为案例,对未来乡村建设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省清远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的“样板区”“先行区”,在久久为功推进“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全面强化党建引领、系统谋划、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差异化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高标准打造“水墨丹清”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围绕北大荒精神,在助农增收、耕地保护、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等方面打造“北大荒样本”,北大荒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完全有能力把“北大荒样本”复制到更多地方,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初,江苏省印发《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全省聚焦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实施,将现代融入村庄、为人们留住乡愁,新时代鱼米之乡尽显和美之色。  相似文献   

17.
这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展览中,我们感受了与资源生态和谐的“产业美”,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环境美”,与邻里亲朋和谐的“生活美”,与传统文化和谐的“人文美”。各地的实践充分说明,“美丽乡村”创建不是片面追求农村面貌的改变,而是力图带给农村内在发展力的全面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科技和文化为鲜明特点,农业部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肯定和欢迎。我们看到并且更加坚信,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优化农业农村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绿树茵茵,白鹭翩翩,乡村道路干净整洁,美丽庭院错落有致,村庄点缀在碧水间,美丽生态乡村入画来。2022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扮靓颜值,让农村更干净整洁、更文明和谐、更生态宜居。全市以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镇、村为契机,采用“组团式推进、片区化治理”方式,一体化推进农村区域治水、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确保做一片、成一片,加快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广西田东县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对“最美乡村”进行评选,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最美乡村”。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把“美丽乡村”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确立了“项目能向美丽乡村倾斜的要倾斜、资金能向美丽乡村倾斜的要倾斜”的工作思路,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优势,进行重点创建。目前,可以向美丽乡村倾斜的部级项目资金总额每年在70亿元左右,主要包括农村沼气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清洁生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还有农村清洁工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专家进村入户、技术引进与示范等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