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月底,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6年全球MBA百强排名。在今年的榜单中,沃顿第一,哈佛第二。中国有两所商学院入选,分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排第21位)和香港科技大学(排第47位)。这也是中国仅有的参加《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的两所商学院。看来内地众商学院不乏自知之明,压根儿就不去参与角逐。这也难怪,瞅瞅评选的指标——加权薪资、薪资增长、FT研究排名,这些足以让中国内地商学院望而生畏。但是,当人家锣鼓阵阵敲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必要去反思一下:与沃顿与哈佛相比,内地MBA教育的缺陷究竟在哪里?培养模式外强中干谈到中…  相似文献   

2.
马琼 《企业家信息》2012,(9):117-119
有人说企业家不是“教”出来的,企业家精神也不是考试考出来的。世界上著名的企业家很多都没学过管理,最终也成了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当代的企业家有各种类型,有先天的企业家,也有后天的企业家,前者可以叫“天才企业家”,后者可以叫“英才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30年来,中国社会已形成了庞大的颇具有创富精神与理想的企业家阶层,他们推动了中国经济向市场化转型并融入全球化大潮中。和君创业执行董事长李肃认为,中国的商业进程以10年为一个周期。虽然中国企业家眼中的企业家更替现象很难简单地用10年一个轮回去定论,但30年来在中国企业家眼中确实陆续出现了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李健熙、杰克·韦尔奇、李嘉诚、比尔·盖茨等世界级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MBA那些事     
这20年,是EMBA全面赶超MBA的20年,是MBA应该普及但是未能普及的2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以及国内企业在此过程中创造的管理经验,都为MBA教育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10,(17):11-11
本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5周年纪念特刊。窃以为,25年、尤其是1996年"二次创业"以来,《中国企业家》持续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大大小小的报道,去探求与呼吁"企业家"这个物种在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金错刀  曾兰 《中国企业家》2008,(11):64-64,66,68-70
“公司必须增长,但是以错误的方法寻求增长比不增长更糟糕。”哈佛商学院创新管理大师克里斯滕森的这句提醒,放在中国更加让人胆战心惊。什么是正确的高增长?谁是真正代表未来的新兴力量?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一年一度的“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所要着重回答的。  相似文献   

7.
8.
国外MBA财务管理课程教育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融时报》2008年的全球MBA排名,笔者在前100名的MBA项目中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项目,涉及国家包括美、加、英、法、西班牙、澳大利亚、波兰等,并搜集其MBA财务管理课程资料,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使用情况、具体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的发展动态及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总结名校的共性做法,探索其普遍规律,为相应课程的建设性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吴海民 《现代企业》2005,(9):35-35,39
《福布斯》杂志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财经杂志,凭借其独到的视角和强大的影响力,《福布斯》被称为“资本家利器”,全世界的企业家们无不以能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当作一种殊荣。当《福布斯》把。目光聚焦中国富豪时,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财经杂志,开始了对中国富豪进行数字意义上的集体检验。《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除了给中国民营企业家创造财富带来激励效应和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曹利 《中国企业家》2010,(15):14-15
读《中国企业家》杂志有三点感受:其一,《中国企业家》是一份专业性刊物。通过其报道,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企业家在推动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提粹出来的商业伦理和管理哲学,以及他们共同坚守的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不愧是一本中国商界的领袖杂志。  相似文献   

11.
12.
刘东华辞职要离开<中国企业家>?开什么玩笑! 在很多朋友看来,我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和<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等概念连在一起,因此听说我主动辞职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消息得到确认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说法就逐渐占据了主流.连日来朋友们无数的电话、短信,网友们的热切关注和评论,无不给...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企业家》2007,(4):3-4
2007年7月31日,《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杂志理事会议假座上海印钞厂多功能会议厅隆重召开。《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全体理事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上海期刊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柴建民、原《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党委书记贾安坤、原《劳动报》总编辑忻才良以及上海著名书画家和社会各界的嘉宾近一百三十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曾朝晖  王逸凡 《经营者》2005,(1):133-135
跨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家营销模式,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目前显然还比较欠缺。那么,中国企业家如何进行自己的企业家营销管理呢?  相似文献   

15.
决策失败与执行失败——中国企业家与国外CEO的失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失败,是财经媒体永恒的话题。《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研究失败系列,基本上囊括了近年来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典型失败案例,引起广泛关注。同样,《财富》、《商业周刊》等国外著名财经杂志几乎每期也都有国外企业家失败的最新报道。  相似文献   

16.
接触《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时间并不长。我学的不是财经相关专业,以前对商业杂志了解不多,但对商业方面的兴趣由来已久,平时也积极关注产业、公司方面的新闻。了解途径,主要是门户网站和财经方面的书籍,但深感其对公司、对CEO的关注、解剖不够。后来,有机会接触到这本杂志,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的信息渠道。  相似文献   

17.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7,(16):108-110
物质文化是可以制造出来的,非物质文化是积淀出来的,但后者也离不开前者作为载体。那么,商业何为?这是一个哲学话题,却并非一个哲学论坛。不是"文化遗产日"这天(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在一处"物质文化遗产"(动物园畅观楼,慈禧行宫)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着实有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8.
杨光 《中外管理》2006,(9):61-62
“树样板”是无效的! 由于丰田专家堀切俊雄几年前曾走遍了中国各大汽车企业,而近年有很多企业将丰田作为标杆,于是《中外管理》记者问道:“您对中国企业学习TPS的状况如何评价?哪一家给您印象比较深?”  相似文献   

19.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7,(24):142-142
我深知自己的发现很惊人,但还是准备把它说出来。崔健,在向中国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手迈进的途中,随手写下了中国企业家的简史。更准确地说,很多时候,他预言了这一群体的命运。这绝对是一个堪与《笑傲江湖》中游坦之泪温《易筋经》然后获神功并称的发现,待我无偿逐一道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杂志关注中国企业界最后的”莫希干人”这个现象.我觉得非常具有人文色彩,这涉及到社会怎么安排临近职业生涯终点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