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抢救和保护森林资源。一、要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来抓。决不能以破坏森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二、立即停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三、对已经发生的毁林开垦行为进行全面清查。对各地出台的有悖于制止毁林开垦的文件进行彻底清理,该废止的要立即废止,该修订的要认真修订。四、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各地要在清查的基础上,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毁林开垦的林地,限期全部还林。对拒不还林或…  相似文献   

2.
有关人士认为,今年的南北洪涝灾害对我国林产品市场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木材产量会进一步减少。国务院决定今年我国木材产量减少300万立方米。这次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江河上游森林采伐破坏严重所致。鉴此,国务院于今年8月13日发出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业用地的通知,所以,我国木材产量会进一步减少。第二,拉动林产品市场。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国木材产量下降,库存会随之减少,进口材到位要一定时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国务院不久前发出通知,要求必须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抢救和保护森林资源。1.要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来抓。决不能以破坏森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12个省(区)消灭了荒山荒地,全国灭荒发展势头总的来看也很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造林绿化发展不平衡;森林经营水平低;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局部地区经济林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个别地方毁林开荒、毁林种果、种蔗以及随意侵占国有林地的现象较严重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造林绿化水平、质量和效益。因此,今后要一手抓造林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一手抓结构优化、高效持续林业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再创营造林事业新业绩。  相似文献   

5.
武隆县核桃公社,山大坡陡,土地瘦薄,灾情频繁.全社7个大队,36个生产队,4,315人,总面积11.4万亩,现有耕地5,070亩,一九七七年以来,该社走"建设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狠抓粮食生产;逐步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大搞经济收入"的路子.六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加快发展山区经济、由穷致富的好路子.固定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核桃公社过去走的是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广种薄收、吃供应粮的路子.一九七六年,全社吃返销粮30万斤,贷种6万斤,贷款13.7万元.公社党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走停止毁林开荒,逐步退耕还林,实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单产的新路子.一九七  相似文献   

6.
五、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粮食是发展山区经济的基础,没有充足的粮食,农民吃不饱饭,山区经济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为什么有些地方毁林、毁草开荒制止不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吃饭问题没有解决。解决山区人民的粮食问题,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凡是适宜种植粮食的地方,都要固定耕地面积,提倡幼林期的林粮间作,栽种“铁杆庄稼”,发展木本粮油。积极发展畜牧业,提倡吃肉吃奶,改善食物结构,节约粮食。发挥山区优势,实行“林粮挂钩”,“以经代粮”,“以经换粮”的政策。农村返销粮,用于林牧和多种经营基地建设以及收购山货、土特产品的补助粮、奖售粮,都要和造林、种草、交售产品挂起钩来,要改变上级拨粮拨款单纯救济的作法。对缺粮严重的山区,继续实行减免征购任务的政策,并保证最低口粮标准。要发挥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7.
一盆周山区发展途径在哪里,经济依托是什么,这常常是令人们困惑的问题。建立山地大林业开发区,无疑为盆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靠山吃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但我们过去那种“靠山吃山”只是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实践证明那是一种消极求生的手段,它只能满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一发展,因而道路愈走愈窄,人民摆脱不了贫困。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制,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青海牧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青海牧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解决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牧户要增收的问题,需要搞好后续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完善,需要与农民利益有机结合的后续政策,需要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工作"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曾经因为毁林开荒、伐木,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澳大利亚通过政策引导、财政及金融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和科学规划及研究促进农场林业的发展,改善了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借鉴澳大利亚农场林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丽江县玉龙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丽鸣公路55公里到62公里处,近年来闯入了一批不速之客,他们既无合法的居住手续,也没有合法的采伐手续,这些非法移民烧山、毁林、开荒,把棵棵碗口粗的成材树砍得只剩下半节木桩。据不完全统计,这里乱砍滥伐的森林面积已达200多亩,这样的蚕食"开荒"日复一日,势必会使玉龙雪山自然保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陕西省商南县曹营公社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以林牧为主的山区建设方针,发展生漆、木耳等多种经营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个公社过去曾被批判为毁林开荒的典型公社,几年来经过保老造新,现在山山  相似文献   

12.
“昔日毁林开荒种粮,山上树木全被砍光,旱涝灾害频繁惩来,村民贫穷四处逃荒”。这是 70年代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乡沃屯村的真实写照。而今他们唱起了新歌:“层层青山抱绿水,弯弯绿水绕青山,退耕还林家家富,男女老少乐哈哈”。这又是沃屯村人对经过 20年的生态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由衷赞美。  沃屯村位于三都县西部,是个一碗泥巴一碗米的好地方。过去由于人们缺泛商品意识,加上人多地少年年种粮不够吃,于是便打起了山的主意,毁林开荒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但仍然摆脱不了穷日子。 1980年,全村人均口粮不足 150公斤,钱不…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赤字的表现形式1.森林面积减少,覆盖率降低。根据1982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林委会第五次会议的文件,世界76个热带国家有森林19.35亿公顷,其中郁闭林12.01亿公顷,稀疏林7.34亿公顷。每年皆伐、毁林开荒1,130万公顷,其中郁闭林750万公顷,稀疏林380万公顷。而这些国家每年造林面积仅110万公顷。因皆伐、毁林而消失的森林面积与新造林面积之比是10:1,热带国家森林面积现在每年正以5‰  相似文献   

14.
位于贵州省南部、黔南州西南端的罗甸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破碎,山地特色明显;耕地零碎、瘠薄多为乱石旮旯土,生产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全县26万农业人口仅有耕地20万亩(包括轮歇耕地)人地、人粮矛盾突出,导致陡坡开荒、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1991年开始,罗甸县紧紧抓住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以工代赈坡改梯扶贫项目的机遇大力开展坡改梯工程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为全省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一大关精神。到1990年,全县共完成坡改梯工程治理面积14…  相似文献   

15.
城口县燕麦公社地处高山。境内坡陡谷深,交通极为不便。全社612户、3,108人,耕地1.54万亩,人平4.95亩。燕麦公社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大面积毁林开垦,把已经成材的树木砍倒烧毁作肥料,对林业资源浪费极大。原始的刀耕火种,亩产粮食仅102斤。当时,他们靠毁林开荒,把耕地从4,OOO多亩扩展到1万多亩的广种薄收法,使粮食总量增加,成为县上由穷变富的典型。三年困难时期,紧靠燕麦公社的巫山、开县农民,也投亲靠友赶来入户,更加速了毁林速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山区,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松散、脆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缓冲外界影响的平衡能力差,加上大面积毁林开荒,几乎成为我国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严重破坏了山区农业生产的基础。重建、恢复山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农业基础的问题,历史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山区农业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以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社会经济水平低,长期毁林开荒致使森林覆盖率下降,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淹没面积大,移民人口数量多,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重建,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承载力加大,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三峡库区污染源广泛,蓄水后流速减慢,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进一步恶化;分析了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两大问题:生态重建中的效益问题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和法制问题;提出了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三结合、健全法制、发展生态经济等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林区由于外国列强的掠夺破坏和毁林开荒.覆被率在本世纪前半叶减少一半.加之采育失调.森林资源濒于枯竭.由此带来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和湿地退缩等生态灾难。该文提出了恢复森林、科学治林等促进生态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业生产是以自然森林资源纳入人类社会的经济周转而开始的,是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生产事业,是广义农业的一部分。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林业的发展和自然森林资源的被破坏是相并而行的。而这时的更新还是一个自然过程。林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人类和森林的关系,一般都经历了从盲目破坏——毁林开荒和单纯为了取得木材而进行的掠夺式采伐,到自觉保护与扩大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经济效用的漫长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林业正经历着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