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20世纪初,西方会计学者便提出了会计要素的概念。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些学者设想构建以智力资本为中心的“知识会计体系”,进而提出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划分为知识资产、人力资产、有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要素”;会计等式也随之改为“知识资产 人力资产 有形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还有人认为:“现有会计理论中的会计要素满足不了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发展的要求……应包括会计  相似文献   

2.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是用数学公式把会计六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概括并表达出来。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其中前三个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关系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静态会计等式”;而后三个是构成利润表的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被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杜治康新的财会制度将会计等式由过去的“资金来源十资金占用”改为了“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为什么“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现就如下几个方面来剖析这八会计等式。首先,资产与权益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该会计等式存在的必...  相似文献   

4.
从人力资源会计等式“非人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看,人力资源会计有别于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扩大了企业资产的范围,即企业资产除了原有的物质性资源外,还包括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二是改变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即除了原有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外,还增设了一项所谓的“劳动者权益”。那么,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企业资产,同时劳动者能否凭借其劳动力资源而成为企业的又一产权主体呢?本文将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分龚成刚,兰巍在新会计制度中,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右端包括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项内容。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人均为企业资产的提供者,对企业资产拥有要求权。但二者性质并不相同,在企业经营和会计实务中必须正...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各项资产和负债是可以单独计量的,而业主权益则既不可以按现行市价,也不能按主观价值来计量,其在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总额是按传统会计程序、采用一定方法计量特定资产和负债所形成的结果,在会计等式中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尽管无法采用单独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中规定,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如企业接受所有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也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从该规定可知:(1)会计对资产、负债等  相似文献   

8.
靳能泉 《财会月刊》2011,(12):84-85
本文综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现有之变后,提出从会计等式的定义、会计要素的规定和会计改革的要求等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作为会计等式的相对永恒存在而不会被变形、被消灭。  相似文献   

9.
进行乡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首先应明确资产保值增值中“资产”的含义.资产保值增值中“资产” 的含义是指所有者权益形成的那部分资产,即净资产,而不是会计等式“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中“资产” 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会计界几乎一致认为,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和增量会计恒等式:"Δ资产+Δ广义费用=Δ负债+Δ所有者权益+Δ广义收入"出发,具体论述了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揭示了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个基本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被称之为会计基本等式。它是始终贯穿《基础会计学》课程的一条主线,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围绕它而展开。然而,从目前国内已出版的众多教材看,都只在会计科目与账户一章中介绍其基本含义,并指出会计基本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但在具体研究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却又避而不谈会计基本等式,使课程内容前后脱节,人为剪断了这条主线。笔者认为,会计基本等式作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相互混用的现实,直接导致会计等式、会计对象等式、账户等式和财务报表等式混而不分。然后针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关系的完整等式。  相似文献   

13.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资产负债表,更确切的命名应该叫“资产权益表”或“平衡表”或者叫做“财务状况表”(statementofFinancialpositions)。因为该表不是“资产和负债”两项要...  相似文献   

14.
浅探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文/王永平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日期如年未、季末、月末财务状况的静态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理论基础,将所有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编制而成。目...  相似文献   

15.
李荔  刘秋月 《会计之友》2007,(12Z):59-60
人力资源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就人力资本而言,对其属性的判断有多种观点。本文通过人力资本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比较,认为人力资本既不具有负债的特征,也不具有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应作为企业的第三种权益加以确认,在会计处理上,应区别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在前述中已分别说明了资产变现能力的衍生报表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支付压力的衍生报表。实质上,资产负债表是按照流动性由大到小排序的。资产的流动性就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其周转的速度越快,从而其变现的能力也就越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流动性则是指到期还本付息的支付压力,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流动性压力越大其支付压力越大。不难看出,资产负债表两方是一种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谈乡镇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洪世昌进行乡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首先应明确资产保值增值中“资产”的含义。资产保值增值中“资产”的含义是指所有者权益形成的那部分资产,即净资产,而不是会计等式“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中“资产”的概念。因此,资产保值增值就...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的核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人力资产核算和人力资本权益核算。为了正确地核算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权益,本文探讨了会计核算账户的设置。并以新的会计平衡公式“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人力资本权益+所有者权益”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人力资本会计报告的形式。总之,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创新,需要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长期努力的探索和作进一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会计准则中,一般将会计要素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对象,是对企业经济交易的归类。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的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成果的要素有:收入、费用、利润三大类。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胡润祥乡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企业发展和整顿的重要决策依据。财务状况一般包括资产的构成与分布;负债的数额与偿还能力以及所有者权益所占的比例等等。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衡等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