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称为保健因素理论,是赫茨伯格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工作与人性》等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职工工作积极性主要受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因素的影响。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是职工对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满足  相似文献   

2.
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薪酬设计可激励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员工主观积极性.其中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是最具激励作用的激励理论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把双因素激励理论应用在企业薪酬管理,尝试更加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模式,希望可以对企业薪酬管理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陈劲  李庆文 《云南金融》2011,(6X):243-243
通过借鉴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把服务补救措施分为"保健"和"激励"两类,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制定出正确的服务补救策略:一是必须牢牢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充分满足顾客的保健因素的补偿需求;三是要注意关注顾客的激励因素的补偿需求。  相似文献   

4.
陈劲  李庆文 《时代金融》2011,(18):243+251
通过借鉴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把服务补救措施分为"保健"和"激励"两类,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制定出正确的服务补救策略:一是必须牢牢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充分满足顾客的保健因素的补偿需求;三是要注意关注顾客的激励因素的补偿需求。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各家银行都在竞相比拼服务质量,致力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提高员工满意度。银行管理者在提高客户满意度上各显神通,方法多多;但在提高员工满意度上却是效果欠佳,困惑多多。许多管理者感到,目前员工的奖金如此之丰厚,工作条件如此之优越,为什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甚至出现大量员工外流的现象?高薪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吗?怎样的激励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双因素”理论将给这些困惑以最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的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以管理学双因素理论为参考,构建了保险公司和营销员的激励和保健因素偏好模型,并提出建立以市场营销模式为核心的多元化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建设中,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本文分析认为,现行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中普遍存在收入分配职务化、机构设置机关化、员工发展盲目化、激励方案单一化、市场激励乏力化等情况,因此,借鉴双阶梯激励机制理论,将其充分运用到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去,并据此进行配套改革,构建一个以双阶梯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全方位调动员工积极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90后员工逐步进入职场,旅游企业中90后员工的管理问题正在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更为有效地激励90后员工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构建了90后员工激励因素模型,并基于员工访谈和340份9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90后员工的激励性因素分为对工作的感知和个人发展两类,且两类激励因素均对员工的总体激励程度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对工作的感知类激励因素主要说明90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感觉,对员工总体激励程度的影响较大。个人发展类激励因素说明90后员工对个人晋升、培训的重视,随着企业对这方面因素的重视,员工得到的激励程度越大,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忠 《金融论坛》2004,9(8):15-21
个人的微观行为决策受制于财富最大化和非财富最大化目标函数,决定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供给要受到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因素是人们选择在商业银行工作及其激励需求第一位考虑的因素;而非经济因素对于人们选择是否在商业银行工作及其激励需求因人、因地有所差异.因此,要使商业银行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必须继续保持商业银行员工的薪酬水平要略高于其他行业,以增强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及商业银行员工离职的机会成本;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商业银行员工的非经济性激励需求,并强化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  相似文献   

10.
王舒 《甘肃金融》2016,(1):34-37
文章首先简述了人力资本理论、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之后论述了非上市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从激励对象、资金来源、认购参考价格与回购参考价格的确定、奖励股份数的确定、期限设定、虚拟股份的兑现、税务处理、股份授予比例的问题、激励方案中涉及到的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非上市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非上市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机制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排除认识障碍,二是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三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五是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竞争一直都是企业竞争的重点,然而,对于知识社会来说,掌握企业先进知识的员工,即"知识员工"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是企业创新和学习的主体,只有他们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他们了解不够、激励不够,以至员工大量外流或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本文通过对双因素理论的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14年监管层对员工持股计划推出新规之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在逐渐增多,其中普遍存在的高管认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待理论探索.本文结合现实情况从高管对认购股份的获利预期和对激励方案的影响力出发,关注了管理者权力和管理者是否具有自利倾向两个关键公司治理因素对高管认购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事先异常在职消费较低时,管理者权力并不影响高管认购;只有管理者权力大且事先异常在职消费较高时,才会有较多的高管认购.而高管认购较多并没有在事后形成较好的激励效果.这一研究发现对辨析员工持股计划在激励分配上应更注重激励高管还是激励员工,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长青 《青海金融》2012,(12):48-50
本文通过对激励的概念和内涵的诠释,分析了基层央行会计人员在激励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在激励中的应用,提出调动基层央行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关键是识别和处理好影响会计人员满意度的工作因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新南 《投资与合作》2022,(10):133-135
对现代企业而言,员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企业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内动力。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员工激励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让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员工激励管理机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激励机制针对性不强、激励因素不全面、激励形式过于单一,需要企业相关人员不断完善员工激励管理机制,使企业员工激励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振华 《中国外资》2013,(23):267-267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关爱机制做的很好,如薪酬有竞争力,但事实上仍未取得预期效果。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关爱机制,要立足自身特殊性,灵活的分析和衡量保健、激励因素,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和更广方面关爱员工。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营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的工作首先是思想工作.汇丰银行执行总裁大卫·贝克先生说过,银行管理者应该真诚主动地去管理好员工.汇丰银行人力资源部还就做一名成熟的银行管理者提出了善于沟通并激励员工、与员工共同掌管分行的思路.这些思想体现的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控制和指挥观念,而是通过领导者的组织,最有效使用人力资源.如何把握"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培养一支思想品德好、兢兢业业、锐意进取的员工队伍,是管理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浩 《投资与合作》2023,(11):148-150
双激励体系指的是以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式来激励员工,提高其绩效水平,以达成企业目标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单一激励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多样化需求,而双激励体系则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员工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奖励。文章对双激励体系进行详细概述,分析双激励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运用的优势,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双激励体系的联系,思考双激励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运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薪酬是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所以企业薪酬体系的科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状态.港口企业应当根据这一原理对企业薪酬体系进行科学设计,进而充分发挥出薪酬体系应有的作用,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员工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是强化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工作的自愿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渠道.因此,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雯 《金卡工程》2008,12(11):105-105
激励理论是指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以达成企业目标的一种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通过应用激励理论,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企业环境,使他们在这个企业环境中能够通过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物质的、精神的),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企业发展与个人成就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