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民 《经济问题》1992,(10):13-14
经济特区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以来,在特区实行了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执行了“新事新办,特事特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方针,形成了特区在经济上建设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为主,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的特点。于是,一些人认为,特区是在搞资本主义。那么,中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究  相似文献   

2.
<正> 世界上设置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没有把农业列入特区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经济特区有没有必要发展特区农业呢?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区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新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目的谈起。众所周知,我们创办经济特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与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不仅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农业(包括林、牧、渔业)也落后,而为了  相似文献   

3.
开放也是改革。开放是把封闭经济改革为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经济,逐步实现经济国际化的经济。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经济的先驱。深圳特区是经济特区中的"排头兵",是中国开放经济的领头雁。深圳特区二十年的光辉历程,记录了中国开放经济的成功实践。一、办特区是改革开放中的第一只"螃蟹"先从经济特区的由来说起。关于特区的由来,有过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中还有一种污蔑性的说法,说什么特区的优惠政策,是从经济"寻租"和政治"寻租"而来。这纯属无稽之谈。办特区是改革开放中第一只"螃蟹",广东省委敢吃改革…  相似文献   

4.
一“香港特区”与内地“经济特区”主要差异“香港特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简称,是中国政府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域.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和第62条第13项的规定,决定自1997年7月1日起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地“经济特区”则是“经济特别开发区”的简称.内地“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沿海经济特区的模式和经验,就内陆省区办经济特区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向二、我国沿海特区的启迪三、内陆地区办特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四、建议把宝鸡作为内陆特区的试验区五、万事俱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为指导,用生产力经济学理论分析、总结、探讨了改革开放对珠海经济特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作者以近10年来珠海经济特区飞速发展的事实,论证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特区生产力的成功之路。①改革开放带来了特区生产力的大发展;②改革开放促进了特区生产力的超阶段跨越和升级换代;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加速特区生产力升级换代和特区经济的进一步腾飞;④超前抓好生产系统的基础结构建设;⑤以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发展特区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从总体上来说是短缺经济,处于“紧运行”状态。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长足发展,主要原因:一是特区刚刚起步创立,中央给予了极度倾斜的政策,使特区能以内地无可比拟的优惠条件取得财政支持和银行贷款;二是国际上,特别是特区的周边地区出现了日益膨胀的国际游资。上述两大因素的存在,软化了特区经济的宏观短缺约束,促发了特区经济奇变迹般的发展。进入90年代,这种软化的宏观短缺约束一去难返,经济特区面临的是严重的资金短缺:  相似文献   

8.
何成颖 《生产力研究》1994,(2):19-21,29
市场经济下特区经济模式的选择何成颖一、对特区现行经济模式的评价我国经济特区是借鉴世界经济特区的经验创办的,世界经济特区的经济模式众多,特色迥异,但是根据其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型、出口加工型和综合型三种主要类型。自由贸易型以减免税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必须处理好经济性特区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才能促进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我国经济性特区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由政府特别批准,实施较为开放和优惠的经济政策,实行特殊管理的区域。主要有六种形式,即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旅游度假区。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性特区共127个,其中,经济特区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个、保税区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4个、旅游度假区11个。如果把地方各级政府批准的经济性特区…  相似文献   

10.
我市自一九八○年试办经济特区以来,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各项建设事业和各方面的工作都开创了新的局面。随着特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四年来,在特区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有关财政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必须看到,特区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特区,特区财政的本质同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是一致的。但是,同内地财政相比,特区财政有它的特殊情况。究竟特区财政的特点是什么?特区应建立怎样的财政体制?经济特区应否建立一级财政等等问题,摆在我们特区财政干部的而前。但对特区财政的探索至今仍是特别薄弱的一环,我们只能通过几年来办特区财政的工作实践,谈谈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1978到1988年,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一直分管和具体负责经济特区工作,是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组织领导者、积极推动者和组织实施者,积极推进特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被称誉为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总工程师。甘当经济特区的探路者  相似文献   

12.
经济特区的市场模式和价格改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经济特区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特区市场应承担与内地市场不同的任务。特区经济以“三资”企业(合资、合作和独资)为主,特区内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只能主要靠市场调节。特区产品以外销为主,特区所需的相当部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要进口。因此市场需要敏锐地反映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信息。从而特区的价格,在市场调节广泛发挥作用,以及在与国际市场存在直接牵动和竞争的条件下,也需要有高度灵活性、机变性。这些都说明,特区市场的模式与内地的一般市场有很大不同,价格在特区发挥的作用比之内地也有很大差别,价格改革也必然需要有特定的具体要求。经济特区的市场究竟应具有怎样的特点,形成怎样的模式?特区的价格应怎样进行改革以适应特区建设的要求?这是理论上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杜强 《发展研究》1991,(7):13-17,48
对经济特区进行宏观管理,是设立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的共性。然而,迄今为止,世界经济性特区究竟如何才能较佳实现宏观管理却没有固定的理论模式可循。主要原因是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特区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差异所致。这种差异包括特区的具体发展模式,特区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特区的地理位置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拉开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序幕,同时开启了特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历程。经济特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其产业结构演进呈现出一些不同的轨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存在显著不同的特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且与特区宏观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成功的创举之一,海南作为我国五大综合性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特区,2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海南已初步开拓出一条极具海南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岛屿特区”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探索新的“特区”发展之路。实现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自由特区”“生态特区”“海洋特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印度经济特区是世界上发展历史比较长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印度经济特区在促进出口、吸收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绩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征地冲突等问题。印度在建设经济特区近半个世纪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发展经济特区的启示在于:第一,完善经济特区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促进特区发展的首要措施;第二,合理处理特区开发过程产生的利益冲突;第三,基础设施是支撑特区发展的基本条件,需要早规划、早建设;第四,经济特区的开发主体不一定必须是政府,一定程度上可以容许私人部门参与到经济特区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7.
和国家成立深圳、海南等经济特区相类似,中国各地各级开发区最早也是作为地方经济"小特区"出现的. 在得到国务院的批准3年后,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正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特区经济的“四个为主”(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以与外商合资或外商独资为主、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使经济特区向着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使特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认真研究国际价值规律在特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实际,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  相似文献   

19.
经济特区--我国对俄投资合作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俄普京总统正式签署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并责成政府有关部门组建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俄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经济特区法》颁布之后4个月共收到了70多份申请,经过遴选委员会的层层筛选,最终在2005年底,俄罗斯政府公布了首批获准建设的6个经济特区名单:利佩茨克州特区、鞑靼斯坦叶拉布加市特区、泽廖诺格勒特区、杜布纳特区、圣彼得堡市特区、托木斯克市特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的中国再一次进行了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的调整──开发西部地区。这是在继20世纪80年代初以建立经济特区,探索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和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后的第三个战略举措。今天的西部开发战略无论与特区设立还是与浦东的开发开放相比,显然具有不同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背景。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不同于传统经济体制的试验与探索,因此,经济特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先锋,在改革中寻求经济现代化之路,其基本的任务是为全国经济建设提供体制参照;浦东开发开放与经济特区设立相比,有了更多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