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丹 《商业研究》2002,(12):15-17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2.
许丹 《商业研究》2002,(23):15-17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安排已经使产品内分工成为近年来国际分工理论的研究热点,它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存在诸多原因.我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相当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区段,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应通过提高产品内分工的工序地位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过程。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组织形式,产品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产业升级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品内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贸易模式能够实现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但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由于分工中嵌入的价值链的位置不同,其收益情况也不一样。同时,这样的分工模式会形成并加大不同参与国的技术差距,进一步固化本土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借鉴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蛙跳”理论,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代工模式所造成的中国产业升级困境,研究表明产品内分工模式下中国产业升级面临两难选择,自主技术创新可以突破困境,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发展,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理论研究热点,其与产业升级关系也颇为重要。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对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产业升级的研究概况,选取了不同的指标对我国的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情况与产业升级的进行了实证研究,显示积极参与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并提出了三个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品内分工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进步与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进展使得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到特定产品生产流程所包含的生产区段或工序层次,即产品内分工。这种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模式在微观层面体现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即企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分解。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不同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流程中的序贯联系日益加强。产品内分工的盛行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对传统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并拓展了比较优势的内涵;二是为解读当代国际贸易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三是导致了国际贸易流动性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崭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为灵活、有效的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也将世界各地的企业纳入了全球分工体系中。产品内分工使得发展中国家得以进入全球生产体系,分享新的发展机遇。在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发挥作用的作用机制:产品内分工通过劳动力效应、国民收入效应、企业技术水平效应和产业生产率提高效应等各种途径,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历史,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和新兴古典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互利性的产业间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新阶段;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又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回归了斯密的分工专业化思想,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常青 《商场现代化》2007,(12):143-144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是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这种分工的变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保障外贸规模不断发展的同时,要争取更有利的外贸条件就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和装备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国际分工模式及国际贸易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内贸易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贸易模式.我国已经深入参与到这种国际贸易体系中.本文通过对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力图找到实现我国产品内贸易竞争优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发展沿革进行了粗略的梳理,笔者通过这一研究,将产业组织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对于产品内分工的理解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理解产品内分工理论,更好的理解外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在介绍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升级的趋势;产品内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不十分显著,提出充分利用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升级平台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分工由产业间深入到产业内并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产业。经典贸易理论以整体终端产品作为潜在的分析假设,因此难以担负解释国际贸易现状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怎样分析产品内分工的组织或权力结构?本文将以汽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产业转移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文章发现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到国际分工,容易陷入"低端锁定"且不利于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在国际产业向中国东部地区和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耦合转移"的态势下,促进企业由"嵌入式"向"构建式"升级模式转变、构建大国的国内价值链网络和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创新,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分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产品内分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化,汽车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特征。汽车跨国公司根据自身利益需求对全球生产网络进行整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十分低下,在新国际分工格局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已有条件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或价值环节,推进产品价值链升级,最终获取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而忽略了国际分工对贸易收支的作用以及贸易品的异质性问题。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当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本文认为国际分工决定国际贸易,我国在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大量顺差,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这个结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下降,但只要东亚分工格局未变,我国大量外贸顺差的局面就不会改变。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从短期来看,我国应当实施鼓励出口的措施,例如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率和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等;而从长期来看,则应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逐步扭转我国在东亚产品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