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航空煤油消费量占煤油消费总量的90%以上,随着民用航空业的发展,预计2025年国内煤油消费量将达5139.66万吨。煤油是三大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之一。根据用途,煤油可分为航空煤油、动力煤油、照明煤油等。我国煤油以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直至近两年由于产能的增加,煤油供需才出现逆转,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0年以来,随着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煤油消费快速增长,年均增速高达7.5%。预计未来10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成品油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增速放缓,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远低于2000-2008年8.4%的平均增速,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6704.9万吨,同比增长5.5%;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下降0.2%;煤油表观消费量1497万吨,同比增长17%.2009年中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成品油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9.4%,远高于2.5%的成品油消费增速.成品油市场由金融危机前的"供应偏紧"转为"供应宽松".中国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更为密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汽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煤油需求增速回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成品油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201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8亿吨,同比增长7.7%;成品油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46亿吨,同比增长11.8,高于过去10年8的年均增长率。分品种看,汽油消费量为7118万吨,同比增长7.4;柴油消费量为15729万吨,同比增长13,为近5年最高增速;煤油消费大幅增长17。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宽平衡,地方炼厂竞争力继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4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汽油消费增长9.3,柴油消费增长6.6,煤油需求增长8.7。全年替代燃料替代汽柴油量将达到930万~94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200万吨。国内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约4000万吨/年,达到6.6亿吨/年,成品油产量达到2.63亿吨,市场将略呈供需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聚氯乙烯、1,4-丁二醇等下游产业需求激增的带动下,电石行业进入产能快速增长期。截至2012年底,国内电石产能达到3230万吨/年,产量提高到2000万吨以上,但开工率仅为62%。尽管产能过剩矛盾已经凸显,但企业对于电石行业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预计到2015年国内电石产能将达到5400万吨/年,即使内燃炉全部淘汰,产能仍将有40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5.
龚金双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70-74,213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相似文献   

6.
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贯穿全年社会生活,消费属性突出的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费被抑制,替代能源持续增加,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26亿吨,与上年相比减少7%,创历史最大降幅。受需求萎缩、出口配额从紧管理等影响,成品油生产侧出现产能上升但产量下降的情况。汽柴油替代能源超过6500万吨,其中LNG占比达到63%。2023年,经济建设重新成为社会发展重心,消费修复,成品油增长动力回归;新炼厂产能释放,成品油市场将呈现供需两旺局面。预计2023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60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0.5%,汽油和煤油消费量将在低基数上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柴油消费量微增;汽柴油替代能源消费量预计增长14%以上,增量主要来自电动力。  相似文献   

7.
1995年中国石油进口恢复增长。原油以及成品油中的燃料油、煤油和石脑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原油进口量达1709.0万吨,比1994年增长38%,比上一个进口高峰1993年多142万吨;原油进口额达到23.5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1.2%。尽管如此,1995年中国仍是原油净出口国。包括汽油、石脑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润滑油脂在内的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2%,达到1440.3万吨。燃料油进口量达到600.3万吨,超过轻柴油,成为进口量最多的成品油品种。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促使航空煤油进口骤增。柴油需求上升而进口没有增加的事实表明国内在调整柴汽比、增产柴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汽油进口量减少到15.8万吨,是1992年以来进口量最低的一年。来自韩国的油品进口量大增,达到259.1万吨,占中国进口油品的份额由1994年的11%增至18%。新加坡油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则从61%减至58%。  相似文献   

8.
2011年,国内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62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汽油消费量7719万吨,同比增长8.4%;柴油消费量16620万吨,同比增长5.7%;煤油消费量1824万吨,同比增长4.3%;消费柴汽比为2.15,较2010年的2.21有所下降。全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适度偏紧,其中地方炼厂竞争力持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展望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预计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约为2.76亿吨,增速将放慢至5.5%,其中汽油需求增速回落至5.2%,柴油消费仅增长5.4%,煤油需求增长7.2%。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基本的有机原料,预计今后5年,全球苯乙烯供应和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低于前5年,产能年均增速降至1.3%,而产量及需求的年均增速为2.4%,预计到2016年生产能力将达3940万吨/年,需求达到3444万吨。我国苯乙烯产能扩容迅速,2011年可达580万吨/年,下游PS、ABS、SBR需求强劲,国内供不应求,企业新扩建积极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最突出的大事有两件:一是中国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二是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造成柴油进口量剧减,严重影响了国内的柴油供应。1996年中国原油出口量上升8%,达到2033万吨;原油进口量上升32%,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到2262万吨。原油进口额跃增45%,达到3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2.45%。成品油进口量上升10%,达到1582万吨,而成品油出口量仅增加了0.7%,为418万吨。由于国际市场油品价格居高不下,柴油进口量比1995年下降了23%,降到460万吨,造成国内一些地方柴油脱销,价格飞涨。燃料油因国内供需缺口增大,进口量增加到854万吨,增幅达42%。中国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进口原油的大幅度增加,给国内炼油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要求政府在价格机制、石油贸易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8.1%,较2010年全年增速放缓3.7个百分点。其中,柴油消费量为8089万吨,同比增长8%;汽油消费量为3744万吨,同比增长8.3%;煤油消费量为845万吨,同比增长8.4%。成品油消费增速稳中趋缓,这既与经济增长、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和货币政策收紧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产量增速与消费量增速相当,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世界经济平稳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多,国内经济将稳中趋降,汽车、房地产两大消费支柱产业难有明显起色,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显著回落。预计下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36亿吨,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半年下降3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约为1.35亿吨,与市场需求量基本相当,全国成品油市场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加约4.9%;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67亿吨,同比增长5.6%.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车用柴油质量开始全面向国Ⅲ标准升级;主要炼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厂挖潜技术改造、环保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2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65亿吨,增幅为4%左右;2013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23亿吨,同比增加约1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约2.53亿吨,同比增长10%;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大幅提高,航煤、柴油、化工轻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炼油毛利同比降低了12.7%;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油布局调整、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1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4亿吨,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2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6亿吨。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增速、人口变化、汽车保有量增长、百公里油耗下降,以及客货运输等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中国汽油、柴油、煤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350万吨、17900万吨和2500万吨.根据炼油能力规划,届时中国的汽油、柴油、煤油产量预计可分别达到8950万吨、18200万吨和2600万吨.2010-2015年,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将由目前的有少量缺口转为基本平衡.但由于亚太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炼油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且日、韩油品质量标准较高,未来其成品油出口到中国的竞争力将会增强.未来中国将对东北亚成品油供需的增长起主导作用;中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将对地区供需起到稳定作用;逐步放开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将对东北亚地区成品油期货市场的建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成效显著,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化工行业总产值5.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化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全国原油产量2.03亿吨,同比增长6.9%;天然气产量945亿立方米,增长12.1%;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53亿吨,增长10%;原油加工量4.23亿吨,同比增长13.4%,一次原油加工总能力5.12亿吨。原油表观消费量4.39亿吨,对外依存度53.8%,同比增长13.1%;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070.3亿立方米,增幅15.9%;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45亿吨,增幅10.2%。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结构继续改善。但同时,该行业仍存在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等问题。预计2011年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增幅比2010年缩小,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0%,比2010年回落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沥青市场回顾与2009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沥青总产量约为848万吨,同比减少88万吨,降幅为9.4%;净进口量为320万吨,同比降低10%;表观消费量为1168万吨,同比减少124万吨,降幅为9.6%.2008年国内沥青价格和进口沥青价格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下半年价格急剧下滑.2009年,在国家为拉动内需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政策推动下,我国的公路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预计2009年国内沥青市场需求量同比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需求总量约为1428万~1596万吨.沥青的销售价格在经过第一季度的低位盘整期后,有望在二、三季度回升到一定高度,四季度可能有所回落或维持在相对合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俄罗斯石油工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小文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4):24-29,111
受国际经济环境好转及油价上涨等利好因素影响,2010年俄罗斯经济逐步走出危机,能源工业稳步恢复,油气产业各项指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原油产量突破5亿吨,原油加工量2.4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2和5.5;原油出口量2.48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成品油出口增长8.3,至1.31亿吨;原油和成品油出口外汇收入分别为1290亿和6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0和48.3;天然气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6490亿和1791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1.2和6.4;天然气出口外汇收入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在管道建设方面,2010年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和俄中原油管道建成投运,波罗的海管输系统二期线路工程完工,"北流"天然气管道开始建设,"南流"管道也与所有管道途经国签署合作协议。在油气政策方面,2010年俄政府编制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专项发展纲要,批准了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2020年前油气田综合开发规划,制订新的矿产资源开采税税率并继续推行关税优惠政策,逐步放开大陆架开发权。  相似文献   

19.
世界炼油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平缓增长,比2007年增长0.3%,达到42.8亿吨/年;炼厂规模继续扩大,平均规模提高到653万吨;炼厂深度加工能力增长迅速,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1997年的35%增至2008年的51.9%;炼油装置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利用率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减速导致油品需求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供需依然不平衡。炼油毛利在持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后转而下行,炼油工业持续数年的景气高峰期结束。政府对可替代燃料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威胁到全球炼油项目的投资前景,预计2015年全球油品生产能力可能将低于需求。各国对清洁燃料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导致炼油行业整体灵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